第27章 变乱骤起贺兰山,豪雨蔓延河西地(1)
从初一开始,连续干旱了几年的河西大地突降大雨,可怜的河西地,不下雨就罢,甫一来临,竟持续了十日,导致费劲千辛万苦种下的作物全部泡在水洼里。
这年的收成眼看同样没有指望了。
河西大地的农户欲哭无泪。
西夏人显然受到了诅咒,一旁的大金、大宋虽然也有旱灾,但情形显然没有他们那样严重,青海地、西域更是如此。
难道天要灭夏?
青唐城。
位于青藏高原边缘,拥有黄河、湟水、大通河源源不绝灌溉的湟水谷地丝毫没有受到干旱影响,更没有受到大雨的眷顾。
春雨淅淅沥沥,窗外雨潺潺,朦朦胧胧,意兴阑珊。
虽然只是小雨,但也一连下了几日,城内弥漫着潮湿之气。
“喀喇”
三十岁的伏骞推开了窗户。
作为青海地的最高长官,他的总督府早就按上了大辽帝国出产的玻璃窗,原本不想让潮气渗透进来的,但几日没有透气了,终究忍耐不住,还是打开了。
潮气在风势的卷裹下霎时透了进来,夹带着凉气,湟水谷地在春夏之际温度也不高,雨势一来更显寒凉。
伏骞忍不住缩了缩脖子。
短发、短须、缠棕大帽,一身军服,乃时下大辽帝国境内中上层人士的标配了,不同的是,达官贵人都着锦衣,平民百姓则是棉服。
这已经是黑暗中世纪了不起的存在了,如今的大金、大宋境内的百姓只能着麻,余者诸如伊教世界、欧洲有一件亚麻长衫就不错了。
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势,伏骞的眉头拧成了山字形。
这场春雨对于湟水谷地来说自然是好事,所谓春雨贵如油是也,显然令他忧愁的并非雨水。
以前的黑曜都明线自有规制,伏骞深居青唐城,消息来源都依赖于居努斯商行,由于大辽帝国的赫赫武力,蒙古人、大金、大宋都要礼让三分,故此商行自从在律庆掌权后发展速度反而更快,在陇右西夏、大金、大宋管辖之地都能行走无虞。
故此,一般来说,商行最多一个月就会向青唐城通报消息,若是有紧急事务,十日通报一次也是有的。
“夫君”
一名穿着藏服,身材高挑,面色姣好的年轻女子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
伏骞回过头来,朝着她露出了一个微笑。
此女名叫仁多曲珍,乃西夏国有名仁多家族的女人,西夏立国以后,几大家族逐渐崛起,除了一些个党项八部的贵族以及河西、灵州汉人世家,原本游牧于祁连山东麓的吐蕃六部也崛起了一个家族。
仁多氏。
与其他家族一样,想要在半奴隶半封建的西夏国崛起,唯一的办法就是与皇族联姻,仁多氏也不例外,其最风光时竟一度要求将西夏国的三分之一作为封地,所谓“仁多氏分国”是也。
不过到了眼下,仁多氏逐渐衰微,已经不能在朝中占据显赫位置了,但其由于在祁连山一带拥有庞大的部族,势力依旧不可小觑。
时下靠近兰州、青唐城(西宁)的和南军司副都统军就是出自于仁多氏。
西夏国的风雨飘摇显然让仁多氏看到了机会,便将家族中的嫡长女嫁给了伏骞,在经过律庆允许后伏骞便与仁多曲珍成婚了。
曲珍端过来的自然是如今已风靡河湟一带的大辽奶茶,奶与茶着就,里面添加了蜂蜜,让人欲罢不能,更是中上层家庭必备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