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三度拜相(第3页)

 在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很可悲更是很讽刺的现象和事实:人们嘴上几乎都在说一个人有德无才远比有才无德更重要,可现实情况却是有才无德的人往往都把有德无才之人摁在地上一顿暴打,无论金钱、名利、地位还是物质条件,后者都远不能及。事实上,有德无才算什么?即使你有德有才可照样会被有才无德的人打翻在地。说句难听的话,你的上级如果肯重用你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他看中了你的才能,而非德行。

 实话难听,但这就是事实,而胡旦正是属于那种让赵光义爱恨交加的有才无德之人,人家的文章写得就是好。

 不清楚这一次胡旦为何要找李昉的麻烦,但他就是这样做了而且也得逞了。堂堂宰相被一个此前毫无来头的平头百姓给告发了,此时身为开封府尹的许王赵元僖一眼就看出了这里面必有猫腻。他以翟马周为突破口很快就查出了胡旦才是这一切的幕后主使,然后他将自己查实的结果汇报给了他的老爹赵光义。

 对于胡旦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整倒李昉,赵光义大怒!更加让他感到怒不可遏的是,据赵元僖奏报,与此案有关联的人竟然还包括枢密副使赵昌言、盐铁副使陈象舆、度支副使董俨以及右正言梁颢,胡、赵、董、陈四人是同年进士,而梁颢之前与赵昌言则是同在大名府为官。有证据表明,他们五人经常性地在赵昌言家里搞聚会,但他们不是在吟诗作对,而是在议论朝政且多出言不逊和不敬。

 在赵光义看来,这些人上述所为无异于就是在结党营私,他们现在胆子大到敢对当朝宰相使阴招,那么下一步还会对谁干什么?赵光义随即下诏:将翟马周施以杖刑并流放至海岛,枢密副使赵昌言贬为崇信节度行军司马,陈象舆贬为复州团练副使,董俨、胡旦和梁颢分别被贬为海州、坊州、虢州司户参军。

 至于李昉,不好意思,泼出去的水怎么可能收得回来?况且皇帝陛下还是如此好面子的一个人,你李昉就先委屈一下吧!

 就在赵光义大动肝火之前,赵普其实也早就对赵昌言等人组成的私人小集团深恶痛绝了,只是奈何于没有抓住这些人的小辫子且这里面有好几个都是赵光义跟前的红人,所以他才忍气吞声不好发作。然而,此时就不一样了,在赵光义的正式处罚措施下来之前,赵普建议赵光义干脆将贵为两府重臣的赵昌言给杀了,而他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因为他觉得赵昌言实在是“刚戾难制”不方便他接下来开展工作。另外,胡旦这个人当初在他背后说坏话也是不能放过,此人也必须严惩。不过,赵光义并没有同意赵普提出的这些明显过激的请求,于是这才有了上面的那道由赵光义签发的处罚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