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盛名难副(第2页)

 这位酋长对手下的喽啰们大吼道:“你们怎么可以抢寇相爷的东西?他可是国之贤相啊!”

 骂完手下的这些小弟后,这位酋长又命人把抢来的东西全部送还了回去。

 回过头我们再来看看自从这次天书降临以来所发生在寇准身上的这一系列事件。

 寇准原本在陕西是一个兼领使相之衔且镇抚一方的封疆大吏,可周怀正和朱能合伙导演的一出天书闹剧以及重当宰相的诱惑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诚然,他借由此二人的帮助成功地再登宰相之位从而一时间风光无限,可他最后也是因为此二人的神助攻而导致其最终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对比当初的山南东道节度使、知永兴军府事、同平章事,再看看如今的道州司马(市级武装部长)。如果将这比作是炒股,那么寇准差不多就是人们所调侃的那种“开着宝马进去,推着自行车出来”的衰神。更惨的是,他走出开封之时身上还背负着一个“谋反”的罪名。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即使得到了本不属于你的东西也迟早要还,而且还是连本带利地还。这话可能会被某些人认为是在宣扬封建迷信,但放在寇准身上又何尝有误呢?

 寇准被贬到道州是否就此开始意志消沉终日郁郁寡欢了呢?如果寇准要真是这样的人,那他也就不叫寇准了。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记得曾经拥有,至少我好歹辉煌过——这才是寇准此生为人处世的心性,要不然他也不会在人生的数次大起大落中活了六十二岁。

 虽然现如今仅仅只是一个州级司马,但寇准那堪称辉煌壮丽的人生履历以及其显赫的政治资历让他过得比道州的知州还要逍遥自在。在屈身于道州的这段时间里,寇准每天基本上不怎么料理公事,一切就好像他是以宰相的身份前来道州度假似的,闲时他阅览各类经史子集,有访客前来则大摆筵席与客人把酒言欢。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如今是这个光景,寇准很是懂得随遇而安的道理——既来之,则安之,享受当下,何其乐哉!

 寇准倒是在起落之间又爽了一把,他为自己的人生再又添上了传奇的一笔,可他走后的大宋朝堂却是一片狼藉。他拍拍屁股走人,不带走一片云彩,可他留下的这副烂摊子又该由谁来收拾?后世之人多称寇准为善,甚至有人说他是中国古代十大名相,乃至于是贤相,但这里请恕我再次斗胆直言,名相一词他确实当之无愧,一个澶渊之盟就足以让他的大名彪炳史册,但若是要把这个“贤”字冠之于寇准的头上,那么我个人实难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