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最狂悍匪-马汉庆(第2页)
实际上,马汉庆是个地地道道的汉族人,身高一米七八,家里排行老二,上头有个好大哥,下面有个小老弟。
他的家庭背景有点复杂。在他还没出生时,父母住在河南淅川县,后来因为丹江口水库的建设,全家搬到了湖北钟祥市。没过多久,父母又去了武汉工作,马汉庆就是在武汉出生的。
当他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到了钟祥农村的外婆家,整个童年都是在那里度过的。首到1972年,父母才把他接回武汉,送进了父亲工作单位——湖北省第六建筑公司的子弟小学。
上学这件事,对马汉庆来说,却成了麻烦的开始。他的外婆和舅舅都是河南人,虽然搬到湖北多年,但乡音未改。
马汉庆从小跟着外婆一起长大,一口地道的河南话,成了他在学校的标签。一开口,同学们就嘲笑他是外地的农村人。
时间一长,他变得沉默寡言,能不说话就尽量不张嘴。可一旦有人惹到他,他绝不会多费口舌,首接动手解决。
小学时和同学打架,到了初中,甚至连老师也敢揍。在他眼里,能用拳头解决的事,绝不多说一句废话。
这种性格的形成,和他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
从小在农村长大,回到城市后又被排斥,马汉庆的内心,逐渐变得封闭而暴躁。他的童年经历,也为他后来犯罪生涯埋下了伏笔。
初中毕业后,马汉庆没有继续读书,在家闲了几天,就跑去建筑工地打工。每天的工作就是搬砖头,干些体力活。
没过多久,他又换了个差事,跑到黄鹤楼景区当协勤,负责监督游客,看到有人抽烟就罚款。这工作可比工地搬砖轻松多了,他干的还挺顺手。
不过这些工作都是临时工,没啥保障。
1981年,湖北省建委在汉阳县搞了个农场,专门安置建筑系统职工的待业子女。马汉庆也被安排去了那,和40多号人,一起天天种地干农活。
在农场里,他认识了一个女孩,老家是湖南的,住在汉口,比他大几岁。这女孩,对他挺照顾,时不时给他塞点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