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刘备三备战,孔融入江东(第2页)

 诸葛亮也实在不知该说什么。 

 刘备这样的主公,实乃世所罕见之明主,实乃我诸葛亮之幸也! 

 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先和刘备言明军政要事: 

 “主公,曹操既得夏侯惇,必举大军至樊城,以泄两败之恨,彼时,恐怕就不是三万或是十万之数了。” 

 刘备也凝重起来:“那依军师之间,当如何应之?” 

 诸葛亮摇摇羽扇,冥思了片刻,忽然笑了笑:“不如送他三败之数,如何?” 

 刘备大喜,遂与诸葛亮入军帐,以论军情。 

 …… 

 而另一边,鲁肃临去出使荆州前,再次向孙权举荐庞统。 

 其言辞恳切,晓谕再三,终于又说动了孙权。 

 孙权认为,鲁肃向来行事稳重,举荐贤才亦是秉持公心,所荐之人皆有真才实学,本打算屈尊再去一趟,考察一下庞统的学识。 

 可就在这时,另一个重要人物踏入了江东的地界。 

 此人正是孔融。 

 于鲁县祭祖过后,他立刻带家眷南下柴桑。 

 孙权得知孔融投奔,顿时大喜,把去请庞统之事忘得一干二净。 

 在孙权看来,孔融乃当世大儒,名满天下,又和曹操并非一路。 

 更关键问题是,我父为黄祖所害,你友为黄祖所杀。 

 我为父报仇,顺便亦帮你友祢衡报了仇,你是不是该对我江东心怀感激,愿倾心辅佐于我呢? 

 当然,我江东倒是不需要你出谋划策。 

 只需要你为我江东占明大义,吸纳四方贤才、仁人志士来归便可! 

 而事实上,孔融也确实对孙权心存期许与认同。 

 他对孙权礼数周到,二人相见,也确实有一种志同道合的感觉。 

 孙权立表孔融为宾师,位次甚在张昭之前。 

 本地士族纵然不快,但也理解主公所为。 

 孔融的名气太大了。 

 什么许靖许邵,什么陈琳王粲,皆在孔融之后。 

 当然,他们也知道孔融自视清高,不是那种有意争夺士族利益之人。 

 徒给了尊贵的身份,并无实权,不许实利,倒也无妨。 

 而孔融入江东之后,首事即谏孙权,劝其与刘备合纵,共御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