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孔融陷狱,鲁肃献策(第3页)

 孙权想了想,反问道:“难道孤失庐江海昏,损失亦不大否?”

 “庐江与海昏固然重要!”

 鲁肃思索片刻,又肯定了一遍:“若孔融身死,却更贻害无穷。”

 孙权沉思,良久不言。

 相比曹操刘备,一个雄踞北方,坐拥九州之地,一个锐势正盛,蓬勃发展,亦有横扫江南之势。

 他苟安于江东,地盘未进寸许。

 若再损失领土,江东各大士族,当如何看他?

 另外,他也不是不想杀孔融。

 而是不想明杀,寻机暗杀,托罪他人,以安太史慈孙邵等之心。

 要不然,他实在是咽不下胸口的那股怒气。

 鲁肃又说道:“今公瑾之言,亦是肺腑。主公,我有种感觉,此人于我江东,倒像是曹操故意而为,乃为分我江东之势!”

 孙权长叹了一口气,他的关注点显然不在后半句。

 “子敬,孤望汝推心置腹,望实言相告。依你之见,公瑾今日所言乃出自肺腑么?”

 鲁肃一怔,他实未想到主公竟在此时说出此言来。

 按说,这不像他认识的那个主公。

 倒变得像江北那个多疑的曹操。

 莫非,主公久居许都为囚,心思已经发生了某种改变?

 还是说,心中抑郁难舒,只是在此时对我诉苦发泄?

 可无论如何,也不该怀疑公瑾啊!

 “主公,万万勿作此猜想。公瑾素怀敬主之心,主公羁于许都之时,公瑾愁容满面,日夜筹谋解救之策,未尝有一刻懈怠。其心系主公安危,无时不盼主公安然归来,实乃忠义两全之士,天地可鉴。”

 “哦……”孙权看着鲁肃,点点头。

 孙权以为,子敬至少应该站在他的角度,分析周瑜今日堂前之所言,最后做出一个理智的判断。

 是或不是,他都会选择信任。

 可未曾想,在子敬的口中,公瑾敬如此赤胆忠心,纯一无贰。

 如此说来,倒像是孤的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