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刘备之请,善待大儒之后(第3页)

 诸葛亮言道:“吴侯虽怀怜恤之心,却只忧其照顾不周。”

 诸葛瑾摇头:“吾弟多虑也!”

 诸葛亮肯定言道:“若吴侯照顾周到,文举便有自缢之心,亦得妥善相救,岂会致其而亡?!”

 “这……”

 一时间,诸葛瑾竟不知如何回复。

 诸葛亮又面露怀疑之色:“莫非文举之死别有隐情?吴侯囚其家眷不意与我主相知?”

 诸葛瑾赶紧摆手言道:“孔明勿要多心,绝非如此也!”

 诸葛亮一脸不信的样子,带得刘备亦心生疑惑。

 诸葛亮又思索道:

 “我荆州于襄阳大战曹军,致曹军溃败,沿江而下赤壁。吴主以逸军敬候溃军,本应截杀曹操于信阳,却放任其北归许都,又自陷江北,致周公瑾辛苦打下的合淝拱手让人……”

 说到此,诸葛亮神色骤然一变:“吴侯他到底何意?”

 以诸葛亮的语气来看,这显然是怀疑吴侯故意放走曹操啊!

 “孔明,绝无此意,绝无此意啊!”

 然而你让诸葛瑾说,他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孙权此败,的确败得蹊跷。

 诸葛亮语气又软下来,抓住诸葛瑾的手:“兄长,以愚弟之见,吴侯于曹操,或有暗通不清之嫌,或因力弱难支,终不免为曹贼所并。兄何不及早筹谋,来我荆州,共佐皇叔,此诚为上善之策,岂不妙哉?”

 诸葛瑾向来深受孙权礼遇,怎会因诸葛亮寥寥数言就生反水之意?

 更何况,现在江东局势紧迫,更不能此时弃吴侯而去。

 诸葛瑾说道:“吾弟所言差矣!主公待某恩重如山,知遇之情没齿难忘,某岂敢因一时波折便生二心?江东与荆州唇齿相依,唯有同心同德方能抗曹,若自相猜疑,正中曹操下怀。望吾弟莫要再提此事,我等当以大局为重,共图破曹大计啊!”

 诸葛亮慨然点头:“兄长所言有理,然吴侯此举实难让人尽信,文举之死,亦让人心怀疑虑……”

 他看了看刘备。

 刘备亦知孔明之意:“实难心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