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忠臣之责与权谋之恶(第2页)

而后,请鲁肃步入堂中,果见太史慈与孙绍俱坐于堂中。

按原本孙权之计,太史慈既反江东入荆州,当继续派兵绞杀,或以联盟之势胁迫刘备献出二人。

但当时鲁肃给孙权的建议是:“非但刘备不会献,亦致联盟崩塌。就算刘备当真献了,主公又能拿太史慈和公子绍如何?”

一句话给孙权问住。

倘若杀太史慈和公子绍,便做实弑杀父兄肱股子嗣之愆。

倘若杀太史慈而留公子绍,他又岂能安心周公瑾不会做第二个太史慈?

那都留着?

又何以威慑欲叛之人?

想来想去,放太史慈和公子绍入荆倒是最好的选择了。

所以,孙权才按照鲁肃的计策,给孙绍加封扬威将军,以虚位安之。

今再相见,鲁肃躬身相拜:“鲁肃拜见公子,拜见太史将军。”

太史慈看着鲁肃。

坦率而言,自吴县之事后,他对江东之士多无好感。

唯对周瑜心存感激,乃因放其过荆。

另对鲁肃心中尚存一丝敬意。

“鲁子敬先生,某既反出江东,何意受公此拜?”

鲁肃笑了笑:“公子是江东的公子,将军是江东的将军,鲁肃乃江东之臣,自是要拜。”

按说,太史慈原本在江东地位甚高,但鲁肃地位亦不逊色。

然此时鲁肃谦卑恭敬,尽显江东臣子之礼。

刘备与诸葛亮见此,敬候一侧,亦先不多言。

太史慈冷冷说道:“既如此,为何吴主欲害公子?”

鲁肃长叹一口气,以平静的语气应对道:“公何出此言?若非公带兵暗入吴县,吴侯亦不会携兵前去,致江东自戮,此节误在将军,而非吴侯也。”

鲁肃深谙外交之道,他自信以他的口才,断然可将太史慈说的哑口无言。

然鲁肃未料,其未至之时,诸葛亮早已逆料其行,且已授太史慈以应对之策。

故而,太史慈并未反唇相讥,而是含泪一叹:

“既如此,子敬先生可愿闻公子绍当时之遇?公自当裁断!”

“哦?”

鲁肃着实没想到,太史慈竟来这么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