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借丧仪而分江东人心,舍宛城以伏千里长线(第2页)

孰为江东正统,世人当各有定论。

此等局变,岂不为往后江东义士来投,埋下千里伏线?

然刘备又见鲁肃,心中忽生怜意。

此等忠良之士,恰似补裘之匠,为江东缝补危局,周旋于惊涛骇浪之间。

深知以子敬之忠,断不会一朝背离。

但“忠而被疑,信而遭谤”,纵是金石之质,亦难经月累年深之寒。

此为忠臣之殇,义士之劫。

想到此,刘备心中暗暗感慨:“子敬先生啊,汝可千万要承受得住。”

这时,鲁肃长出了一口气,又朝刘备一摊手:“皇叔,既有救国太之心,为何半点不予言明,以致今日使我江东沦此尴尬境地。”

“哦,此事……”

刘备正欲解释,诸葛亮抢着回道:“子敬勿怪。闻听江东报丧,我们哪知国太尚在人世?乃太史将军非救不可。”
 

“这……”鲁肃顿时哑然。

他想了想又问:“那在下还想请教,到底是以何计救归国太。”

诸葛亮便将二战新野之事说与鲁肃,并言明:“原本知江东报丧,国太薨逝,并未想救国太,乃以夏侯惇换取国太遗躯,送还江东,以尽盟友之义。怎曾想,曹操并非害国太身死,故以夏侯惇换国太安归。此中曲折,实出意外,非亮之初计也。”

鲁肃闻之,不免惊叹。

一叹皇叔之仁,二叹孔明之智,三叹子义之勇,面对如此强大的盟友,鲁肃有种感觉,江东之力决难与之对抗。

原本,他助孙权统领江东,制定榻上之策,本意在于打出江东,占据江南,与江北划江而治,再伺机北上,以成帝王霸业。

然,今见刘备之能,诸葛之智,再看家中孙权,不免有种有心无力的感觉。

也是这一刻,他心中忽起一念。

若能长随刘皇叔左右,待得天下底定之日,吴侯或可谋一善终之途。

原本,他是绝无此想法的。

只因帝王之道,杀伐决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曹操是这般人,主公亦是这般人。

但刘备似乎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