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江汉

第14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第3页)

 

“纵然将军甘心,北面的庸主又能安心吗”

 

“朽木不雕,衰世难佐,将军纵然忠心又有什么用呢”

 

“昏主之下,必难久居!如不早图,恐后悔无及!”

 

“不如南面称制,混齐六合,如此宝器必为将军所得!”

 

那一声声的劝告此时就好似魔音一般萦绕在皇甫嵩耳边。

 

然而当皇甫嵩看见宣旨宦官那紧张的神情时,他的眼神却再度坚定起来。

 

正如那夜他对阎忠所言:

 

因忠受戮,犹有令名。

 

死且不朽,夫复何言!

 

念及此处,皇甫嵩当即坦然的取下帅印,而后坚定放在一旁的托盘上。

 

见此情形,校场上众人的心底都忍不住松了口气。

 

尤其是站在皇甫嵩身后的骑都尉曹操,此刻更是感觉如释重负。

 

毕竟昨夜他可是收到了一封来自洛阳的“家书”,信中对他再三叮嘱。

 

倘若今日真有什么不测之事发生,那他便是死也只能站出来阻止了。

 

幸好,最糟糕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当曹操这个汉室忠臣为朝廷庆幸之时,人群中的魏哲此刻却一心只想着赏赐。

 

但让他失望的是,圣旨上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他的名字,某些没有出现在战场的士族大姓子弟反而位列其中。

 

很显然,无功而赏自然是朝廷有人了,如此才能不在乎什么吃相。

 

相比之下,曹操虽然获封济南相,但他至少真的上战场杀敌立功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曹操倒是要比洛阳城里的那些士族俊秀要好多了。

 

当然,此刻在失望的魏哲看来,二者一样面目可憎。

 

正当满腹怨念的魏哲考虑要不要当第二个张角时,却见宦官又掏出了一卷圣旨。

 

原来刚才的封赏只是针对六百石以上者,乃今上亲自制诏。

 

至于六百石以下的中低层官吏以及白身而有功者,今上显然就懒得过问了,直接将这些杂务丢给了尚书台处理。

 

魏哲见状这才转忧为喜,耐心等待起来,随后果然听见了自己的名字:

 

“授魏哲为带方令,秩六百石,铜印黑绶……”

 

求推荐,求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