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江汉

第144章 叛逆青年【22】(第2页)

 

与此同时,听到这里卢植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他没想到在魏哲耀眼的战功之下,竟然还有如此卓越的文教之功。

 

说实在的,在卢植看来仅凭这些文教之功魏哲都足矣升任九卿了。

 

即便它并没有那些赫赫战功耀眼,但是重要性却丝毫不输于后者。

 

当然,最让卢植佩服的是魏哲竟然同时做到了二者兼顾。

 

要知道卢植在担任九江太守的时候也不过是平定了叛乱而已,除此之外,他自认为在文教一事上并没有太多建树。

 

也难怪见多识广的刘虞会评价为“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了!

 

念及此处,卢植忍不住长叹一声感慨道:

 

“如此大才却不得入中枢辅政,此乃三公的过失呀!”

 

刘虞闻言当即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也就是作为臣子他不好说先帝坏话,不然他真想好好吐槽一番。

 

毕竟这么一个王佐之才竟然只被天子当做边将使用,实在有点大材小用!

 

卢植却不知此事,只是好奇道:“不知此人治何经典拜何人为师”见他这么一问,刘虞一时间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未曾听闻其曾拜师,不过辽东郡学名士大儒众多,魏公威时常会前去旁听,当取博采众长之意!”回想片刻后刘虞方才眉头微皱道:“至于所治经典当为《礼经》。听闻郑康成赠与辽东郡学的《三礼注》他便随身携带,时常研读。”

 

说到这里刘虞忽然又想起了一则传闻,当即笑言道:“此人似乎尤为喜欢《礼经》之中的《大学》一篇,常言儒家之道、成圣之法皆在其中。《礼经》诸篇他对此篇用力最勤,如今就连孙叔然、邴根矩在以《大学》一篇辩经时都胜不过他了!”

 

此言一出,卢植的眼神顿时亮了起来。

 

因为他也是古文经学大儒,与郑玄还是师兄弟。

 

并且他对《礼经》也钻研颇深,郑玄写了一本《三礼注》,卢植也写了一本《三礼解诂》。

 

只不过自出仕以来被朝堂之事所累,卢植一直没有时间安心的讲学授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