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江汉

第211章 消除隐患【47K】(第2页)

另一边在得知他接受了自己的征辟之后,魏哲顿时大喜。

于是在田丰赶到蓟县之后,当即就被魏哲拜为师友从事,参幕府军事。

田丰倒是没有在意职位高低,他在意的只是一个平台而已。

并且他有信心,无论现在职位如何,日后他都能跻身为最核心的幕僚之一。

可当田丰尽职尽责起来后,魏哲才知道他那句“刚而犯上”的评语怎么来的。

能让史书如此评价,可见田丰在待人接物方面有多硬核。

至少面对魏哲这个上司,他是真的一点都不知道委婉。

明明是全心全意站在上司的立场替上司考虑,但田丰却能每次都让魏哲恼火。

就说钓鱼吧,魏哲也不是真的喜欢钓鱼,只是偶尔去湖边散散心放松放松心情,实际上钓鱼的过程中有大半时间都在谈论政务。

但田丰得知之后,才第二次参与幕府会议的他竟然就当众直谏道:“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将军频频流连湖泽,日久恐为有心人所趁。若有万一,将军纵然自轻,恐三州百姓危矣!”

说罢他也不管魏哲那阴沉的脸色,依旧梗着脖子固执道:“况将军以千金之尊,行渔夫之事,此乃玩物丧志之兆也,诚以为不当如此!”

随着田丰此言一出,幕府正堂顿时一片死寂。

魏哲的面上更是阴沉如水,煞气四溢。

说实在的,自他掌权以来麾下还从没有人敢这么和他说话。

有那么一瞬间,魏哲真的动了杀心。

不过很快他便悚然惊醒,为自家这个念头感到错愕。

他什么时候变成这样子了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样的道理他倒背如流。

若田丰是那种沽名钓誉的伪君子也就罢了,但他此言确实是在为自己考虑。

面对一个如此替主上考虑的直臣,自己竟然动了杀心

一时间,魏哲只感觉后背有些发凉。

他忽然想到原历史中孙策遇害之前针对他喜欢单骑出行的习惯,麾下众臣也曾多次劝谏。

谋主张纮劝他“主将乃三军所系,不宜轻敌小寇。”

心腹虞翻更是屡次劝谏,甚至直言:“夫君主不重则不威,故白龙鱼服,困于豫且;白蛇自放,刘季害之。”以白龙化鱼遭渔夫射目、白蛇现世被刘邦斩杀的神话,警示孙策微服出行易陷险。

然而孙策却没有纳谏,依旧我行我素,以至于意外身死。

一念至此,魏哲有些愤怒的头脑终于彻底冷静下来。

只见魏哲主动降阶走到田丰身旁将他扶起,而后执其手感慨道:“非先生不能闻此言也!自今日起,吾当书之屏风以自警之!”

说罢他便大手一挥,当场便赏田丰扶余骏马一匹,赐帛五百匹。

却不想田丰这刚直到过分的老头却坚辞不受。

魏哲见状只能无奈道:“先生饱读圣贤书,难道欲效子贡赎人乎”

见魏哲这么一说,田丰觉得在理,这才恭恭敬敬的拜谢赏赐。

直到此时,堂中的幕府众僚心中才松了口气。

或许连魏哲都没有发觉,实际上随着他不断成功,身上的威严也越来越重。

尤其是那些从带方县就开始跟随他,见证了他一路开疆扩土、灭国擒王、讨董破关、收复洛阳的元从老臣,在面对魏哲时已经有点迷信了。

因为他们见证过魏哲太多成功了,所以也相信他会一直成功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在田丰之前没有人劝谏魏哲的缘故。

毕竟若是魏哲做了什么石破惊天的昏聩之举也就罢了,在钓鱼这种小事上面他们还真不觉得有什么劝谏的必要。

或许畏惧、或是迷信,反正魏哲身边还真缺少一个直言敢谏的人。

不是他有受虐症,而是魏哲也不敢保证他日后不会犯错!

他是人,不是圣人,犯错是必然的。

可普通人犯错只会累及自己,他若是犯错那就要连累三州苍生了。

在这种时候,能有一个敢于指出他错误的人就十分重要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田丰的存在确实填补了幕府的缺失。

当然,田丰这种直臣也不好做,稍有不慎就容易吃力不讨好。

就比如在原历史中,他明明全心全意为袁绍考虑,最后却被袁绍所杀。

所以直臣这种工作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年代越是久远就越是如此。

尤其是在乱世或开国之时,直谏、血谏那可真得有大概率要掉脑袋的!

也就是田丰天生就这个性子,否则一般人绝干不出这种事情。

不过经此一遭,魏哲也发现幕府上下确实存在一点问题。

于是在环视一圈后,魏哲心念流转,忽然慨然叹息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自今日后我当持此三镜,以防己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