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南边的雪松林——死亡前的寂静(第2页)
这份冷冽的环境,不仅是自然的馈赠,也成了他们生死抉择的考验。
作为gti的一名资深工程兵,他深知,自己不仅要抵御外界的暴风雪,更要时刻警惕任何可能发生的敌情。
过去的经历告诉他,恶劣的天气往往能成为敌人突然袭击的掩护,这样的自然环境,既是敌人的武器,也是他们自己的敌人。
外面的风声越来越大,雪花横扫一切,乌鲁鲁的眼神渐渐凝重起来。
他静静地看着雪白的世界渐渐消失在风雪中,耳边回响着风的怒吼。
这个世界已经不再温暖,即便是心中最熟悉的光明,也被这股冷冽的暴风雪吞噬。
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特战干员,乌鲁鲁的心思总是敏锐而高效,他已经习惯了在严苛环境中快速判断与应对,尤其是在各种突发事件和队伍管理上。
他深知,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可能成为战局中的关键,而如何迅速判断与调动这些人,则是每个老兵必须掌握的技巧。
相比昨天那些刚刚加入的新特战干员,乌鲁鲁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去教导他们如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甚至要手把手地带着他们适应战术部署和严苛的体能训练。
但就在昨天晚上,空降兵加强排的到来,让他松了一口气。
这些空降兵不仅体能过硬,且迅速理解了战术指令,每个人都能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迅速融入阵地作战的节奏中,几乎不需要乌鲁鲁的过多指导。
乌鲁鲁对他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良好印象,尤其是那位空降兵加强排的指挥官——李凌风。
这位年轻的解放军空军中尉不过才二十来岁,但却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成熟与自信。
据李凌风自己所言,他竟然是从和威龙相同的那所军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大学毕业出来的,而且还比威龙要小整整三届。
然而,尽管两人师出同门,可李凌风的行事风格却与威龙大相径庭。
在许多方面,李凌风的性格相较于威龙而言,显得更为张扬和激烈。
与传统意义上那些沉稳内敛的中国军人有所不同,李凌风身上散发着一股强烈的冲劲以及鲜明的个性。
他的言辞犀利无比,就像是一把锐利的剑,直刺人心;而在与人交谈时,更是常常流露出一种敢于挑战权威的独特韵味儿,仿佛世间没有什么能够束缚住他那颗勇往直前的心,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便会毫不犹豫地去拼搏争取。
特别是在与gti高层尤其是情报部门打交道时,他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些层级之间官僚作风的不满,时常用带有挑衅性质的言辞表达自己的愤懑。
“你说那些情报部门的人是不是脑袋被门夹了?”李凌风一边用军刀削着干粮,一边不无调侃地对乌鲁鲁说,“每次他们给我们的情报,基本上都不靠谱,活像是拍脑袋决定的。你说,咱们是打敌人,还是在和自己的系统打‘内部战争’?”
乌鲁鲁闻言,笑了笑,眼神里带着几分认同。
他对gti高层的管理方式早已有些不满,尤其是那些整天纸上谈兵、把局势当作实验室测试的情报部门。
对此,他一向持有怀疑态度。
虽然不能公开表达自己对上级的不满,但能遇到一个同样看不惯这种形式主义的人,乌鲁鲁自然觉得格外舒服。
“你说得对,”乌鲁鲁慢悠悠地喝了一口咖啡,语气有些懒散,却也带着一丝锋利,“这些人要么就是纸上谈兵,要么就是把我们当成棋子,跟他们的大数据计算一样,根本没把我们这些真正的战士当回事。”
“就是这个意思!”李凌风用力拍了一下大腿,随即皱起眉头,“尤其是每次我们出任务之前,都会收到一堆他们发来的情报,里面的内容总是云山雾罩,漏洞百出。结果一到现场,我们发现跟他们说的完全不一样。你说,这种玩意儿能指望吗?”
“能指望什么?”乌鲁鲁冷笑,“在这种地方,靠天吃饭,也就别指望情报能给你带来多少帮助了。真正的情报,只有脚下踩出来的。”
李凌风大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认同的光芒。
他们之间的这种交流,迅速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尽管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共同背景,但这份对体制内腐化与无能的共同愤懑,仿佛成为了他们之间最直接的纽带。
“你说的对,我们还是得靠自己,”李凌风又喝了一口热水,眼神里闪烁着一股坚定,“不过,老乌鲁鲁,你这帮新兵们得加把劲,别让咱们空降兵的同志们白辛苦一场。”
两个人的谈话逐渐变得越来越随意,氛围也轻松了不少。虽然周围的环境依旧冰冷荒凉,但这种无话不谈的交流,却让他们暂时忘却了身处险境的压力与困顿。
“说起来,功能饮料你最喜欢喝哪种?”李凌风笑着问,手里正晃动着一瓶大容量的能量饮料。
他的表情有些夸张,仿佛一口气能喝完整个瓶子那样。
尽管气温已经低得让人几乎动弹不得,但他们这些老兵对能量饮料的依赖却似乎从未消失。
“我还是喜欢那种传统的,含糖量高一点的。”乌鲁鲁回答,眼睛瞄着李凌风手里的饮料,语气里带着些许怀念,“尤其是那种老式的红牛,喝一口感觉能从嘴巴里冒火。我记得以前在国外执行任务时,真是一天一瓶,能撑到晚上。不过现在这些新型的什么‘zero’,根本就不行,口感差得不行。”
李凌风点了点头,摘下防弹头盔,略微挠了挠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