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空间之带着萌娃诸天种田无限装币
第190章 仕林震动(第2页)
王无痕这个毫无根基的人骤然登上国师之位,怎能不让那些在科举道路上苦苦攀爬、渴望得到朝廷认可的读书人们心生不满?又怎能不让那些自恃才高、坚守正统的传统士大夫们感到愤怒和不平?
读书人的愤怒声浪
临安城的大街小巷,瞬间被这一消息点燃。
太学之中,学子们义愤填涂膺,往日里书声琅琅的学府,此刻充满了激烈的讨论和愤怒的指责。
一位年轻的学子将手中的书卷狠狠摔在桌上,大声说道:“这王无痕何德何能?我等十年寒窗,苦读圣贤之书,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为朝廷效力,光宗耀祖。可他呢,毫无科举功名,仅凭一些装神弄鬼之举,竟能一步登天,成为国师,这让我们这些读书人的颜面何存?”
他的话语,引起了周围同学的强烈共鸣,众人纷纷附和,一时间,教室里群情激愤。
在茶楼酒肆,文人墨客们也在高谈阔论。
一位身着长袍、留着胡须的中年书生,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重重地将酒杯放在桌上,长叹一声:“国之将乱,妖孽横行。这王无痕来路不明,骤然得此高位,只怕是朝廷的不祥之兆啊。
自古以来,国师之位,皆由饱学之士担任,他们以儒家经典为根基,以道德文章为准则,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出谋划策。
可如今,这个王无痕,恐怕会将朝廷引入歧途。”
旁边的一位老者微微点头,捻着胡须说道:“此言甚是。这世道,真是乱了套了。那些真正有学问、有品德的人得不到重用,反而让一些旁门左道之人占据高位,这如何能治理好国家?”
这些读书人的反应如此激烈,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
从传统观念来看,南宋时期,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读书人们实现理想抱负的重要通道。
在他们心中,只有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