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德军和大明军队联手——危机重重的莫斯科(第3页)
留守莫斯科的苏军虽有三百多万兵力,但面对实力不俗的德明联军,却显得捉襟见肘。德军三大元帅所统帅的部队规模庞大,克莱斯特元帅手中握有55万人的精锐之师,莫德尔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兵力更是多达70多万人,其中还包括一部分波兰军队。曼施坦因元帅手下也有50万人,此外,跟随一起行动的还有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新增的50万军队。而在叶列茨方向,大明王朝的43万东欧方面军也在虎视眈眈,随时准备给予苏军致命一击。
大略估算下来,如今莫斯科周围德联军的总兵力高达268万人,且大多数为德军精锐。德军在与苏军的战斗中,战损比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若按照1比3的比例来计算,苏联要想守住莫斯科,至少需要800万兵力。但如今莫斯科附近的总兵力仅有300多万,兵力缺口巨大,约瑟夫又如何能够抽调兵力增援古比雪夫呢?要知道,组建古比雪夫方面军时,约瑟夫就已经顶着巨大的压力,勉强凑集出了这七十万兵力。
如今的莫斯科,为了应对严峻的局势,已经开始大规模组建女兵师、老人师和学生师。各类大学和专科学校全部停课,学生们纷纷参加军训,试图为保卫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苏联此时兵源的极度匮乏。
据大明王朝的情报分析部门指出,经过多年的战争洗礼,如今的苏联已经丧失了四分之三的领土和人口,战争资源和潜力近乎枯竭。如果大明王朝再成功拿下古比雪夫和斯大林格勒,苏联在中亚的势力必将土崩瓦解。届时,仅仅依靠莫斯科和乌拉尔工业区,苏联将难以在欧洲战场上取得胜利。
情报部门进一步分析指出,大明王朝一直奉行的歼灭苏军有生力量的策略成效显着。如今,莫斯科附近可征召的男子已经近乎绝迹,乌拉尔工业区的人口肩负着生产重任,根本无法抽调,而西伯利亚地区人烟稀少,更是难以提供足够的兵源。种种迹象表明,如果一切顺利,德苏明三方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将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宣告结束。
这份详尽的报告,很快被朱由检下令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散播。这一消息如同重磅炸弹,给盟军阵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所有国家都意识到苏联即将战败,美国在欧洲的巨额投资很可能血本无归。恐慌情绪迅速蔓延,投资者们纷纷在纽约证券市场疯狂抛售美国的战争债券和股票,导致美国股市瞬间暴跌,引发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