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蛟龙启动(第2页)
这名科研人员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大家纷纷将目光投向宫明,期待着他能给出一个合理且令人信服的答案。
宫明微微一笑,似乎早就料到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他不紧不慢地开口说道:“看来终于有人察觉到其中的关键所在了。不错,正如各位所见,参与本项目的成员的确清一色都是像你们这般年轻有为的科研人员。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安排,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你们就是华国未来科技发展的中流砥柱!当初,我向上级领导进行设计方案汇报时,便极力主张在这次项目的建造过程中,大胆启用所有年轻的科研力量,让你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此次项目的建设当中来,目的就是要让你们借此机会接触并掌握全新的工作模式,逐步锤炼出能够在将来独挡一面、游刃有余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卓越能力。我非常清楚,这无疑是一项充满艰辛与挑战的艰巨任务。然而,你们作为华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这是你们成长道路上必须要勇敢跨越的一道难关。接下来的数月时间里,请大家鼓足干劲,全力以赴去迎接这项挑战。那么,请问各位是否拥有足够的信心去完成它呢?”
宫明话音刚落,原本心中还有些忐忑不安的科研人员们,情绪瞬间被点燃,变得异常激动起来。他们深知总工程师以及上级领导对自己寄予了如此之高的厚望,如果此时此刻选择退缩逃避,那岂不是辜负了国家对于他们的殷切期盼?想到这里,台下的众多人不约而同地齐声高呼道:“能!我们绝对有信心!”声音如雷贯耳,响彻整个会议室。
而看到这群年轻人们如此激昂澎湃的表现,坐在前排的张建国不禁面带微笑地转头看向身旁的马苏,轻声说道:“呵呵,看起来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啊,小宫的统筹、调度管理能力真的不是盖的!“
而马苏则面带微笑地说道:“小师弟的能力,师兄你大可放心。无论是统筹管理方面,还是科研领域以及学识储备,他可都是一等一的天才啊!”
听到马苏如此夸赞自己的小师弟,张建国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然而,坐一旁的王兴却别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张建国身后的李婷婷等人和那些兴奋不已的科研人员,然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调侃道:“学长说得没错,其他方面确实都还不错。但要说这老四嘛,他对项目的要求简直就是到了一种近乎变态的程度,而且一旦投入进去,那股子像疯子一样的执着劲头儿,真不知道后面跟着他一起做这个项目的人会不会天天叫苦连天哟。”
就在此时,张建国身后那些曾经参与过可控核聚变项目的人们,以及刚刚才经历过这些的李婷婷等几个人,突然感觉到一股寒意从脊梁骨上升起,仿佛已经预见到了未来艰苦的工作场景。
与此同时,在台下众多人的欢呼声与激动情绪达到高潮之际,宫明缓缓抬起手来,向大家做出一个示意安静的手势。原本喧闹嘈杂的现场顿时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宫明身上,期待着他接下来将要说出的话语,宫明还是继续平静开口道:“好的,信各位在来之前,就已经清楚地知晓自己将要加入哪个小组参与此次项目了。不过呢,在这里我还是再给大家重新明确一下哈。
这次的项目将会采用小组相互协作、共同努力的方式去完成整个建造任务。我们把这个项目总体划分成了四个不同的小组:首先是负责舰体建造框架部分的小组,他们肩负着打造坚实舰体结构的重任。而这个小组的负责人分别是来自海军科研院武器研究中心的主任张建国以及华科院材料研究中心项目组的组长于童;接着是负责蛟龙舰整体系统以及软硬件完美融合的系统小组啦,引领这个小组前进的则是华国信息技术研发中心的副主任文燕还有华科院信息研发中心项目组的组长汪继阳;然后是专注于武器开发的武器小组,带领他们冲锋陷阵的是国家武器研究院的副主任马苏;最后一个小组是负责舰船动力和机械设备方面的动力小组,这一重要使命将交由我本人以及华科院机械工程研究中心的项目组长王兴一同承担。
每个小组都有其独特且关键的职责,只有各个小组齐心协力、紧密配合,才能确保咱们这个项目顺利推进并取得圆满成功!希望大家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和团队精神,为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关于你们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将会由我们几位小组负责人为你们安排和部署。不过呢,在此之前还需要等待诸位明日完成对蛟龙舰相关内容的深入学习之后,再着手进行具体的任务分配工作。因此,请大家于明日清晨八时准时抵达此地集合,开启这场重要的学习之旅。另外,各个小组的负责人请暂且留步,今日的会议就暂时告一段落啦。”
随着会议的结束指令下达,在场的众人纷纷起身,开始陆陆续续地离场。每个人的心中此刻都怀揣着不同的情绪,有的人难掩激动之情,仿佛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投身到新的工作当中;有的人则面露疑惑之色,对于即将到来的任务以及蛟龙舰的知识充满了好奇与不解;还有的人心存担忧,害怕自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或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然而,无论众人此刻内心有着怎样复杂的感受,他们都清楚地意识到,从明天起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项目的建造学习之中去了。相信等到明天正式开始之后,自己内心里那些悬而未决的疑问都会逐一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