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年冬去春来(第2页)
春分都过了雪才化完,往年惊蛰的时候就开始化雪的。
胡孝义上工的第一天,就带回来了一个噩耗。
春麦全死完了,被冰雹砸的。
麦子没收成,一时间村里人都人心惶惶的。
春麦是贴补村民们的粮食。
没有这批春麦,村里好些人家就算勒紧裤腰带生活,也撑不到年底结算。
过了几天,杨井去县城开完会回来,又在村里跟几个村干部开了会,这才打开保管室,动用储备粮。
按照去年每家春麦分得的数额,分给村里的每户人家。
周家没有还没有参加劳作,因此不能分这种补助。
胡家的粮食是胡孝义、周弘乾用箩筐挑回来的。
一路上周弘乾没少挨打量的视线。
不过众人都以为这是新来的知青,只不过年纪看上去是大了点。
但他们也不知道知青下乡插队的具体年龄是几岁到几岁,因此周家的具体身份也没暴露。
当天晚上,周家两口就找到胡林一家,给了他们家一些钱和票。
这些都是他们家偷偷藏起来的。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们觉得胡家人还是值得信任的。
再者他们也是有事相求。
周家给了李爱花一百块,和全国粮票、肉票、油票、副食品票、糕点票、布票、火柴票、煤票还有月经带票。
每种票不是很多,几乎都是一两张,不过票面都比较大。
这还是胡家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种类的票,也算是长见识了。
特别是那糕点票、月经带票、煤票,他们是听都没听说过。
同时周家也说了,想要再借住一段时间的事儿。
收了这么多好处,胡家也不好意思拒绝。
周家就这么接着又住了下来。
第二天,两家人吃了早饭,胡孝义要去上工,周弘乾要去找村长说盖房子的事儿。
刚一出门,就看到杨青、杨甜过来了。
他们是来找周家人的。
胡孝义见没他的事儿,又着急去上工,便先走了。
李爱花把两人迎进屋,周家一家人都有些忐忑的看着两人。
杨树和杨甜进屋,和周家人一起坐在圆桌上。
李爱花给他们倒了水。
杨树最近事儿比较多,也没废话,直接开门见山。
“我是建设生产大队队长杨青,她是大队记分员杨甜。”
杨树先介绍了两人身份,然后进入正题,
“我们今天来是来给你们登记的,用来今后上工记工分,年底结算时分发粮食用的。”
周弘乾没想到村里这么快就要安排他们干活儿,连忙应道:“我们听从安排。”
“行,名字,年龄都报上来。”
杨树公事公办,丝毫没有去年除夕来家里吃饭时那么柔和、随意。
周家人一一都报了年龄,周弘乾和许明珠年龄在四十一和三十九岁。
老两口周安泊和江巧年龄在六十八岁和六十二岁。
兄妹俩周怀民和周怀恩年龄在十岁和五岁。
一家人各自报完年龄和名字后,周弘乾发问:“大队长,我想问问,我父母他们会被分配去做什么工作?”
因为目前他们身份的原因,他担心已经如此高龄的父母还要干重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