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好久不见(第2页)
古城冬天的降雪量,虽然比不了东北,但也不小。
过年期间,也有些相熟的渠道人邀请她到家里做客,她都一一拒绝了。
有时候在路上挨着冻,啃着冰冷的馒头,喝着冷水时,她会想起李爱花做的饭菜,永远热乎的炕床和客厅火盆,还有那松快的氛围。
直到1974年二月下旬,她才停了下来,往湘江去。
到湘江,她点好一万块钱,装在钱匣子里,剩下的四千多块钱她用棉袄包着,放在背篓里。
还好上次让胡孝义打了大一些的钱匣,不然还装不下那么多钱。
胡林抱着钱匣子下车去找袁叔。
三月份,湘江正是凉爽的时候。
袁叔他们正在育苗,团队里的人,一个个的都精神抖擞的。
原来是籼型稻米培育成功了,他们带着成果回了京城,从此籼型稻米被列入重点计划,即将在全国范围内种植。
胡林听到,也表达了对袁叔由衷的赞叹。
同时她也得知,去年在她走后,袁叔把成品稻米给她寄了过去。
但她不在家,所以还不知道。
等袁叔清点完钱,开了单子,两人这才又闲聊起来。
说起两人的相识,也是缘分使然。
那年袁叔在春城连续开了几天的研讨会,在会议上着凉了,又着急回京城,想在年前找上头拨款,这才在车上高烧不退。
袁叔也感慨说,要是没有她的投资,籼型稻米计划也只能搁置了。
重启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等到成品出来,又不知到何年何月去了。
今年的款项交接清楚后,胡林第二天就走了,没在湘江多久。
几乎长达一年的连轴转,铁打的身体和意志,她也熬不住了。
现在她看到馒头,就想吐,摸着方向盘,心里就抵触。
一路风驰电掣赶回市里,她这紧绷着的心才松下来。
终于要到家了。
坐上回县城的公共汽车,靠在车窗上,睨着车窗外冰雪消融的土地,思乡之情在心里萦绕。
到县城,已是中午,胡林估摸着杨老头该是回去了,便去国营饭店吃了午饭,这才走着回小河村。
一路她没有着急赶路,这一两年她都很赶,现在她想慢一些。
看着土路两边的小麦,她都倍感亲切。
到小河村,下午两点过。
前边的知青楼的院子里,传来两女子吵吵的声音。
胡广杰他们家院子门关着。
胡家院子过了那么多年,墙体上有了些水印,看着有些旧了。
院子里有个女人抱着孩子逗着,旁边站着钟子豪。
院子里的其他人也都逗着女人怀里的孩子。
回去的路上,还遇上两只脱笼的鸡,在路上啄着小石子。
走上桥的时候,胡林停了下来,看了看湖里。
湖面还有些薄冰,但水下依稀可见两条巴掌大的鱼儿在游动。
看来杨青的试养成果还是不错的。
让这没有鱼类的河流里,出现了鱼儿。
下了桥,就是地里,庄稼汉在地里忙活着。
看着那地埂,她还记得许多年前,她在这里吓唬张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