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礼堂画饼:跟着林卫东,一天吃六顿(第2页)

 “卫东,你不会是故意说反话吧?” 

 董援朝叹气道:“小集体的确清闲,问题是工资要少一大半,而且厂里发的各种年节物资,恐怕跟我们也没了关系。” 

 “都知道小集体是临时工待的地方,用来安顿没能耐的知青,咱们进去上班,即便有正式工身份,说出去也会让人看不起的。” 

 众人纷纷点头。 

 这年头,正式工人身份和干部一样光彩。 

 到哪都能挺直腰杆。 

 “接下来,我要说第二个问题,收入。” 

 林卫东淡淡一笑道:“大家的工龄又长又短,工资最高的是谁?” 

 听到这个问题。 

 众人不约而同看向总工程师徐文亮的小儿子。 

 徐家老六徐国庆。 

 现在众人当中。 

 以徐国庆的工龄最长,五年。 

 每月工资61块钱。 

 被列入名单的干部子女,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 

 年龄都在二十五岁以下。 

 没办法。 

 一般超过这年龄的工人,不是已经结婚,就是孩子都能打酱油。 

 有家有口,不好轻易调动。 

 “国庆,结婚用的三转一响,准备了多少?” 

 徐国庆尴尬地说道:“也就是弄了辆自行车,至于收音机,手表,缝纫机,我爸妈还在想办法。” 

 林卫东点点头,看向吴芳秀,说道:“芳秀,想不要想要一块蝴蝶女表?” 

 吴芳秀下意识看了一眼光秃秃的手腕。 

 那个孙子才不想要。 

 “同志们,如果我说你们想要的东西,明年上半年,全都能有,而且比你们想得还要多,你们愿不愿意跟我大干一场!” 

 林卫东话锋一转。 

 吴芳秀想要女士手表,没问题。 

 明年上半年,别说是女士手表。 

 高档电子表,林卫东都能给她弄到。 

 男同志结婚需要的三转一响,七十二条腿。 

 林卫东包了。 

 自行车会有,收音机,甚至录音机也会有的。 

 总之一句话。 

 大伙去小集体上班,不是发配,更不是掉到低谷! 

 而是一个全新的机会。 

 一个众人想都不敢想的光明大道。 

 短短几句话,听得众人一愣一愣的。 

 “同志们,我们不能只看到小集体的问题,却忽略它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