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临行前的安排,可怕的可能性

听到老刘老首长的话,往往几乎是没有丝毫犹豫的,对着电话里的老首长说道:

 “老首长,您请放心。我王龙身为华国的一份子,身为一名有着十年军龄的老兵,身为一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亲眼见识过十七国联军,侵略我们华国的军人,

 我在这里向您,以及那两位作出郑重的保证。无论生死,我生是华国的人,死是华国的魂。

 我愿意用我一腔的热血,祝愿我们的华国能够更快、更好、更迅速地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在老首长连声回应了三声“好好好”之后,王龙与老首长结束了通话。他们约定在明天抽空,去老首长的办公室,进行更深入的交谈。挂断电话后,王龙的心情仍然是澎湃无比。

 他深知,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自己的心情,还从未有过如此激荡的时刻。能得到那两位的青睐和亲自指导,让王龙的心中充满了干劲儿,对华国的忠诚和热爱更加坚定。

 接下来的一周,王龙处于紧张且迫切的忙碌之中。他明白,我国对粮食的迫切需求,以及在这个关键时刻找到突破口的重要性。

 随即王龙就成为了我国的关键人物,他的行动和决策,对我国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尽管如此,王龙所接受的审查,和谈话也是极多的。

 作为一名优秀的国家干部,身为厅级干部,他的责任重大。而在另一边,王龙在49城的轧钢厂,接受的一系列谈话和考验,颠覆了他的三观,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对华国的责任。

 在与各方的谈话和盘问中,王龙面对的问题无外乎以下几点:具体的物资需求、账期限制、物资种类的选择,以及古董级别的物资定价。

 对于这些问题,王龙用他所知道的知识点巧妙地应对,不知道的则暂时敷衍,等待得到具体结果后再作讨论。

 总体上来说,无论是谈话人员还是我国高层,对王龙的这支奇兵都充满了欣喜。因为从王龙三言两语中,透露出的一系列细节和话语,让他们欣喜若狂。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我国的古董其实并不值钱,甚至在国际市场上,也只能以白菜价出售。

 而王龙给出的条件极具诱惑力,他以我国本土市场的价格,来衡量古董的价值,这无疑给我国的领导层,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虽然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卖国的行为,但在我国人民饿着肚子的当下,这种举动也未尝不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何况,王龙给出的条件,比起国际市场上的外国人,给出的条件要优厚得多。因此,无论是哪个层次的人,对王龙的友好程度都极高,给予了极大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