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招工(第2页)

 被招工令刺激到的人们冷静下来,也发现,小小的一份招工令,透露出来的信息量却如此庞大!

 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官方为什么要建避难所?高层对于以后得形势这么不看好么?避难所建在哪里?要建几个?进入避难所的要求是什么?

 官方对于这些问题,除了说明避难所在必要的时候会向所有群众开放外,其他的问题并没有回答。只是公布了各个工种的用人标准以及招工时间。

 许格和向迟有蔬菜大棚要照料,自然不会去应聘,徐涛却有些意动。

 车队虽然解散了,但是车还在,而且徐涛和韩冬冬先是囤货,后是买房,又花了一大笔装修费,存款已经所剩无几。

 他们两个都不想坐吃山空,而且徐涛本身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这几个月在家呆的,都快长毛了。除了去向迟家的大棚帮点忙,也没别的可做。

 况且这次招工,正是一个结识人脉、打探消息的好机会。

 只是韩冬冬现在肚子大了,徐涛有些不放心她自己一个人在家。

 向迟知道徐涛的顾虑后,揽过了照顾韩冬冬的工作,让徐涛放心去应聘就好了。

 徐涛这才放心,到了规定的日期就去面试了。

 像徐涛这种自带资源的员工,官方哪里有不收的道理。

 徐涛无偿向官方提供了四辆半挂车的使用权,官方也承诺,在使用期间,车子的用油,维修,保养全由官方负责。

 而徐涛本身出色的驾驶能力,也是他的加分项。不论是货车还是工程车,他都得心应手。

 徐涛这一举动,也全是在相关领导的面前挂了个号,留了一个超高的印象分。

 招工令一出,给人们死气沉沉的生活注入了新的生机。大家都觉得这日子又重新有了盼头。

 基本上参与应聘的人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开工之后,打架斗殴偷盗的案件都少了许多。

 徐涛出去工作没几天,就探听到了不少有价值得消息。

 政府打算建造三个避难所用来安置市民。虽然现在的情况看起来没有那么糟糕,普通市民能够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