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海惊涛江湖无间道

第3章 中仓县之行一(第2页)

 宋远平叹了口气:

 “往事不堪回首啊!”

 宋远平没有再问下去,王德昌生怕言多必失,也不再说话了。

 中仓县距黄州市130多公里,虽然不算太远,可一路上道路狭窄,又翻越了几座大山,车速一直上不来,直到下午六点左右,车子才驶进中仓县界。

 中仓县是一个被称之为三山六水一分田的地方,这里山峦起伏,连绵不绝,山间的林木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山下,到处水流潺潺,波光粼粼,恰似大地的血脉纵横交错,流向远方。

 车子缓慢行走在山脉之间,极目远眺,远处有勤劳的农民在辛勤劳作,一群山羊悠闲地啃食青青的小草,一个人影挥动着牧羊的长鞭,驱动着羊群,好一幅和谐的人间山水美景。

 前边隐约可以看到中仓县城的轮廓了,一辆红色的小轿车在宽阔处超越了越野车,几分钟后,那辆小轿车打着双闪停靠在了路边。从车上下来一名年轻的女人,女人一身藏青色职业套装,长得细皮嫩肉的,一双大眼透着灵气,此刻,她急切地挥着手,似乎有紧急的事情需要求助。

 “停车看看是怎么回事?”

 宋远平命令道。

 越野车停在小轿车后面,唐玉国走过去问情况,几分钟后,唐玉国回来汇报:

 “领导,这位女同志是咱山南省省报的记者,说是车子出了一点毛病,想搭乘咱的车子。”

 “一个女孩子,距离县城还有一段路,那就让她上来吧!”

 女人很健谈,一上车就和坐在后排的宋远平聊了起来:

 “您好领导,听司机大哥说您是新来的黄州市宋远平市长?”

 宋远平和她握手:

 “我是宋远平。”

 “您这是要去中仓县吗?”

 “这不是已经到中仓了吗?”

 宋远平语气有些不耐烦。

 女人不愧是记者,脸上的表情看不出丝毫尴尬,她笑了笑,洁白的牙齿闪着暗光:

 “算我没话找话,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周静雅,省报记者,负责“社会焦点”专栏,认识您很高兴,也感谢您让我搭车。”

 周静雅又一次伸出洁白的小手。

 宋远平一阵头大,他最不喜欢和记者接触,当年,他在东玉县当县委书记的时候,凭借着年轻,有闯劲,他大刀阔斧的改搞改革,硬起手腕抓经济,仅四年时间,东玉县整体经济实现了飞跃,整个县城旧貌换新颜,马路拓宽了,街道干净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县城还搞起了亮化工程,每当到了晚上,整座县城美轮美奂,犹如一颗巨大璀璨的明珠。那几年,外县,外市,甚至是外省的县市都来学习改革经验,各种名誉纷至沓来,各路记者也蜂拥而来。

 媒体宣传是正能量,对宋远平来说也是件好事情。但各行各业都隐匿有个别心术不正之人,有些小报记者为了蹭热度,也来东玉县寻找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甚至有些居心不良的小报记者趁机敲诈勒索,拿不到好处就歪曲事实,污蔑宋远平借大搞建设之机收受贿赂,还污蔑他与有夫之妇搞男女关系,反正往他身上泼各种脏水,毁坏他的名誉。

 作为一名县委书记,他不光自己一尘不染,还下大力气整肃干部风气,经他的手处理了一大批干部,由此得罪了太多的同僚和下属,告黑状,检举信一波又一波涌向市委、省委。一边是小报记者的胡编乱造,一边是雪花般的检举、告状信,省委领为了维稳,不得不把他调离的东玉县,这一走,从势头正劲,一下子被雪藏了八年。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那以后,宋远平深刻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把握不好,好事也会变成坏事,比如对这些闻风而动的记者们,宋远平直到现在都敬而远之。

 但人家周静雅不是县里市里的小记者,人家是省报记者,她宋远平是万万不敢得罪的,只好敷衍的又伸手和她握了握。

 “您这次中仓之行都有什么公干,能多少透露一点吗?”

 周静雅并不在意宋远平脸上的冷淡表情,又问道。

 宋远平不能再装聋作哑了:

 “这中仓县的问题太多了,我想亲自过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