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密林寻人
乔海林七岁那年,父母为了儿子不像他们那样一辈子窝在山沟沟里受穷,就勒紧裤腰带,咬着牙供他读书。有一次,夫妻俩为了补贴家用,恳求邻居闫老贵带他们到木山上采草药。
闫老贵劝他们别去,说木山上太危险了,那些草药又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很难采得到。
但乔海林家里太穷了,两亩薄地维持不了他们的日常开支,更何况乔海林还要上学。
经不住乔海林父母的软磨硬泡,闫老贵最终还是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三个人结伴上了木山。
但是很不幸,草药还没采到一株,母亲脚下一滑,失足掉下悬崖下一块凸起的小石崖上。
父亲为了救母亲,用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棵松树上,另一端系在自己的腰上,抓着绳子小心翼翼的,慢慢滑到了小石崖上。
母亲被摔的很严重,已经不能借助绳子爬上山崖。没别的办法,父亲把母亲和自己绑在一块,艰难的向上面攀爬。
可死神并没有怜悯这个贫困的家庭,厄运还是降临了,那根用以保命的绳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上面的岩石磨破了?无法承受两个人的重量,在距离崖顶仅仅只有两三米的地方,绳子突然断了,两个人同时坠到了深不见底的悬崖下,双双殒命。
闫老贵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从此,乔海林父母惨死的景象时常浮现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乔海林父母死了,这个本就穷困潦倒的家庭,再也没人替他嘘寒问暖、遮风挡雨,没人提供他的一日三餐和上学的费用。
杨德成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听说这件事以后,对乔海林一家的遭遇深感同情。此后,他每天把年幼的乔海林接到家里吃饭,给他买衣服,买学习用品,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他的责任。
半个月后,杨德成干脆让乔海林住在了他家里,把他当作自己的亲儿子抚养,而乔海林也亲切地称呼杨德成为“阿爹”。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春来暑往,日月如梭,乔海林由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逐渐成长为身强力壮的帅气小伙子。虽然杨德成对他视如己出,然而,悲惨的家庭变故和寄人篱下的那种自卑感,却始终让他抬不起头来。
就在两年前,乔海林还是搬回了他那个破破烂烂的穷家里,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乔海林不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他明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杨德成抚养了他十几年,他深深的把这份恩情刻在心里,期望有一天自己能出人头地,好好回报阿爹一家人。
杨德成理解乔海林,人家毕竟不是自己的亲儿子,将来还是要自立门户的。他非但没有责怪乔海林,还嘱咐他,以后有困难尽管说出来,他还会帮忙。
杨冬生却不这么想。
他认为乔海林就是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他现在能够独立了,却把老父亲抚养他十几年的恩情忘的一干二净,甚至很少来家里问候一声?也因此,杨冬生很少和他说话,就是乔海林到他家看望他,他也只是寥寥敷衍几句,就再也没什么话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