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拨乱反正的机会到了(第2页)

 毕竟一次性裁掉了近四十万人。 

 剩下的明军,不可能还需要这么多的兵马。 

 因此这些被裁的卫所,多数将佐,都被降一级留用了。 

 甚至有的卫所,是自总旗以下,全数裁撤,所有的将佐,几乎一夜之间,便成了光杆司令。 

 下面的普通军户,可以没有怨言,但是这些将佐可就不一样了,这可是实打实的在削他们的军权! 

 除此之外,大明还规定,凡从军五年以上,未授官佐之衔的老兵,一律回乡。 

 甚至是在队统以下的官佐,在到了年限之后,也要转任原籍,降三级入官府听用。 

 只不过跟千户、卫指挥使,那些军中高级将佐,截然不同的是,这些低级将佐,跟普通军士在听到命令之后,却并没有像是之前预想的那般愤怒发牢骚。 

 所有人都只是静静的站在公告栏外。 

 这一天,营中的军令,都仿佛是失去了作用一般。 

 那些曾经严守军令的京营将士们,听不进任何军令,所有人都站在公告栏外,就差把迷茫写在脸上了。 

 这些人多数都是军中的低级官佐,也勉强认识几个字,能够看懂这公告上的内容。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人自己奋斗半生,突然被告知,自己被开除了。 

 无过加罪! 

 刚刚从营中交接完了事务的汤和等人,面色严峻的盯着营中的这一幕幕,心中却好似如坠冰窖。 

 自己戎马一生,即便是营啸都见过几次,什么时候见过军中出现这样的画面! 

 就在这些官佐们,怀疑人生的时候,在京城之中也出现了一些流言蜚语。 

 金陵的百姓们,都想起了当年这些将士们,是如何在战场上浴血拼杀,才光复了汉人的江山。 

 自从朱元璋宣布变法以来,金陵的百姓,几乎都无一例外的站在了朱元璋的这一边。 

 但是这一次,朝廷却似乎站到了百姓的另一面。 

 在百姓们淳朴的认知里,这是不对的,是过河拆桥的,是违反了他们善恶观的事情。 

 一时之间所有的百姓,几乎全都站到了同情这些将士们的那一面。 

 而在溧水的黄湜,也敏锐的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 

 黄湜顾不得讲课,去跟社学的祭酒告了假之后,便走到了县城之中,望着街头巷尾的百姓,以及在城头垂头丧气的明军将士们,黄湜意识到,自己等的机会,终于到了! 

 民心可用! 

 士气可用! 

 意识到机不可失的黄湜,登时便想要去找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