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让火药涨价,扶持琉球(第3页)

 李善长细细斟酌着朱标的话,而后猛地回过神来,看着朱标问道:“殿下的意思是,浙东海上那批人” 

 朱标点了点头,怅然道:“十几年了,都是炎黄子孙,当年他们也是为驱逐鞑虏出过大力的,告诉他们,只要他们愿意定居琉球的遗民一应体恤,每年准许回中原探亲,年过六旬或第二代愿意重返中原定居者,由过往水师接回大明!” 

 朱标此话一出,军机房内的老臣都不由得愣在了原地。 

 大明其实也不过是红巾军里的一支,无论是陈友谅也好,张士诚也罢,当初大家都是奔着“驱逐鞑掳”的这个目标才揭竿而起。 

 纵然是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三部,互不统属,但是不少人都跟陈友谅的那些旧部有些交情。 

 看到当年那些老战友退缩海上,不少人心中还是有些于心不忍的。 

 但自己终究是胜利者的一方,是既得利益者,而且又是大明的臣子,有些话本就不好说。 

 时至今日,这层窗户纸,也终于被朱标彻底捅破。 

 李善长当即便拱手道:“殿下仁厚,老臣代浙东胥民,谢过殿下!” 

 至于朱标,想的则是没有那么多。 

 这些因素倒是一个由头,但是真正让朱标下达这个命令的,则是大明需要在未来富起来的琉球内,留住一部分影响力。 

 其次就是要树起一个榜样。 

 汉人“安土重迁”的观念有多重,朱标是知道的。 

 在千里碧波之外,还有大片的土地。 

 朱标总不可能白白将这大好河山拱手让于西洋人。 

 算算时间,最多也就几十年的时间,西洋人便要来了。 

 大明的时间,不多了! 

 必须要让大明的百姓不再畏惧出海,要让大明的百姓敢于迁出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