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太皇太后(第2页)

 皇宫内,一片缟素。皇帝下令,全国举哀七日,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宫女和太监们身着白色丧服,忙碌地布置着灵堂。灵堂内,摆满了鲜花和祭品,太皇太后的画像挂在正中央,她的眼神依旧慈祥,仿佛在看着这一切。

 萧寒和沐清玲守在太皇太后的灵柩前,不吃不喝,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悲痛。萧景川和顾琉璃也时常来灵堂祭拜,每次离开时,都泪流满面。小南逸和小南瑶虽然年纪小,但也知道太奶奶再也回不来了,他们会在灵堂前默默流泪,献上自己亲手做的小花。

 太皇太后大丧期间,南诏国皇宫内一片肃杀,宫人们脚步匆匆却又刻意放轻,生怕惊扰了这沉重的哀伤。随着七日国丧结束,朝堂逐渐从悲痛中回过神来,可皇室众人心中的创口,却远未愈合。

 一日,萧寒在御书房独自枯坐,望着案头太皇太后生前御赐的玉佩,泪湿眼眶。这时,萧景川前来请安,见父亲这般模样,心中酸涩。“父皇,节哀顺变,皇祖母一生磊落,必定希望看到西启国繁荣昌盛,我们也能诸事顺遂。”

 萧寒抬起头,眼中满是疲惫:“景川,你皇祖母走了,朕总觉得像是丢了主心骨。这些年,她为这江山社稷殚精竭虑,为皇室传承操碎了心。”

 萧景川走上前,坚定道:“父皇,如今皇祖母虽已离去,但她的教诲言犹在耳。儿臣定当辅佐父皇,将西启国治理得更好,不负皇祖母的期望。”

 与此同时,后宫之中,沐清玲在佛堂为太皇太后祈福诵经,香烟袅袅,更添几分哀伤。顾琉璃前来探望,看到婆婆形容憔悴,心疼不已。“母后,您也要保重身体,皇祖母在天之灵,最不愿看到您伤了身子。”

 沐清玲放下手中的佛珠,拉着顾琉璃的手:“琉璃,哀家一闭上眼,就想起你皇祖母的音容笑貌。她待哀家如亲女,这情谊,哀家一辈子都还不清。”

 顾琉璃眼眶泛红,安慰道:“母后,皇祖母留给我们的,不只是关怀,更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带着这些,好好生活,才是对她最好的告慰。”

 而在御花园中,小南逸和小南瑶坐在太皇太后生前最爱的石凳上,默默垂泪。小南瑶抽噎着说:“哥哥,太奶奶是不是去了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

 小南逸伸手替妹妹擦去眼泪:“瑶儿,太奶奶虽然走了,但她会化作星星,在天上看着我们。我们要听爹娘的话,好好学习,太奶奶才会开心。”

 随着时间推移,皇室众人虽仍沉浸在悲痛中,但也逐渐重拾各自的职责。朝堂之上,萧寒强打精神,主持朝会,与大臣们商讨国政要事。萧景川则协助父亲,积极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致力于改善民生,增强西启国的国力。

 在后宫,沐清玲在顾琉璃的陪伴下,逐渐走出阴霾,重新打理后宫事务。

 她将太皇太后生前制定的各项规矩和传统,一一传授给顾琉璃,希望她能将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

 为了纪念太皇太后,萧景川提议在皇宫内修建一座太皇太后纪念馆,将她的生平事迹和功绩记录下来,供后人瞻仰。

 这一提议得到了萧寒和大臣们的一致赞同。

 修建纪念馆期间,小南逸和小南瑶主动参与其中,他们将自己对太奶奶的思念,化作一幅幅画作,挂在纪念馆内。

 这些画作虽然稚嫩,却饱含着孩子们对太奶奶深深的爱。

 数月后,太皇太后纪念馆正式落成。馆内陈列着太皇太后生前用过的物品、穿过的衣物,以及她治国理政的手谕和诏书。

 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她传奇的一生。

 在开馆仪式上,萧寒、沐清玲、萧景川、顾琉璃以及小南逸、小南瑶等人齐聚一堂。众人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参观了纪念馆。

 当看到小南逸和小南瑶的画作时,沐清玲忍不住落泪:“这两个孩子,太有心了。”

 萧景川感慨道:“皇祖母的功绩,将永载史册,她的精神,也将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为西启国的繁荣而努力。”

 南诏国的冬日,寒风凛冽,如刀子般刮过皇宫的每一处角落。太和殿外,铜鹤香炉中升起袅袅青烟,瞬间被狂风扯得七零八落。萧寒独自伫立在殿宇的廊檐之下,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过去。

 记得幼年时,皇宫的御花园是萧寒最喜爱的地方。每至春日,园内繁花似锦,太皇太后总会牵着他的小手,漫步在蜿蜒的小径上。“寒儿,你看这些花儿,它们努力绽放,为的是给人间增添一抹绚丽。做人亦是如此,要心怀天下,为百姓谋福祉。”太皇太后的声音宛如春日暖阳,轻柔地洒在萧寒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