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感谢之恩

南诏国深秋的清晨,薄雾缭绕在宫殿飞檐间,为鎏金铜瓦蒙上一层朦胧纱幕。萧景川手持一卷《西靖风物志》,在书房的檀木椅上静坐,书页间夹着的银杏叶书签微微颤动。顾琉璃轻推门扉,绣着并蒂莲的裙裾扫过门槛,她望着丈夫专注的侧脸,轻声问道:“又在看西靖国的典籍?可是想起江佑安那孩子了?”


 萧景川合上书卷,目光投向窗外盘旋的白鸽:“前日收到佑安的密信,说西靖国新修了运河,贯通南北漕运。他邀我们前去观礼,倒勾起了我对往日的回忆。”他指节轻叩案几,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当年我与大哥真的有意思。”


 顾琉璃走到他身旁,指尖拂过书案上的青瓷茶盏:“若真要去,需早早筹备。西靖国路途遥远,又是隆冬时节,一应御寒之物、随行御医都得安排妥当。”她想起贾小妍初嫁西靖时,自己亲手为她缝制的嫁衣,眉眼间染上温柔笑意,“也不知小妍在西靖过得如何,上次来信说小皇子已经会牙牙学语了。”


 两人商议至晌午,终于敲定行程。萧景川传召礼部官员,命其准备国书与赠礼,又着内务府赶制貂裘锦被;顾琉璃则亲自清点宫中珍藏的南诏特产——普洱贡茶、螺钿漆器,还有几匹刚织就的云锦。“把那对翡翠鸳鸯摆件也带上,”她指着檀木匣对宫女说道,“就当给小皇子的见面礼。”


 半月后,一支插着龙凤旗的车队驶出南诏都城。萧景川与顾琉璃乘坐的雕花马车缀满红绸,车辕两侧的铜铃随着车轮滚动发出清脆声响。车队途经两国交界的苍梧关时,西靖国早已派来的接应队伍在此等候。为首的将领捧着江佑安的亲笔信,信中写道:“已命御膳房备下南诏风味宴席,望二位速速前来,共赏运河盛景。”


 踏入西靖国境,萧景川掀开马车帘幔。只见道路两旁的梧桐树皆挂着红灯笼,树上系满祈福的红绸,百姓们夹道欢迎,孩童们举着自制的纸鸢追着车队奔跑。“佑安这孩子,倒还记得我喜欢热闹。”他笑着对顾琉璃说,眼中泛起欣慰的光。


 抵达西靖皇宫那日,漫天飘起细碎的雪粒。江佑安身着玄色龙袍,与贾小妍立于宫门前等候。贾小妍的鬓边别着南诏特有的珊瑚珠花,怀中抱着粉雕玉琢的小皇子。“义父、义母!”她快步迎上前,眼眶瞬间湿润,“终于盼到你们来了。”


 顾琉璃紧紧握住贾小妍的手,细细打量她的眉眼:“瘦了些,在西靖可还习惯?”话音未落,小皇子突然伸出肉乎乎的小手,抓住顾琉璃的披风流苏。“瞧这孩子,倒不认生。”萧景川笑着伸手逗弄,小皇子咯咯直笑,清脆的笑声回荡在宫墙间。


 江佑安亲自为二人引路,穿过重重宫阙。新修的运河自皇宫西侧蜿蜒而过,河面结着薄冰,冰下涌动的水流在阳光折射下泛着粼粼波光。“这运河耗时三载,如今贯通五州,漕运效率提升数倍。”江佑安指着河道旁的石舫,“特意命人仿造南诏的画舫样式,明日便邀义父义母登船游览。”


 晚宴设在御花园的暖阁内,鎏金炭盆将室内烘得暖意融融。席间摆满西靖与南诏的特色菜肴,既有西靖的烤全羊、翡翠豆腐,也有南诏的酸汤鱼、鲜花饼。贾小妍不住地给顾琉璃夹菜:“义母尝尝这个,我特地让御厨按南诏的做法烹制的。”


 酒过三巡,江佑安举杯起身:“当年若无义父相助,西靖难以平定内乱。如今两国互通有无,百姓安居乐业,这杯酒,敬我们的手足之情!”众人一饮而尽,窗外的雪愈下愈大,却丝毫未减屋内的热烈气氛。


 夜深人静时,顾琉璃与贾小妍在寝殿促膝长谈。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映出两个交叠的影子。贾小妍诉说着初到西靖时的忐忑,以及与江佑安共同治理国家的点点滴滴;顾琉璃则分享着南诏后宫的趣事,还有小太子牙牙学语的可爱模样。“真想带小妍回南诏看看,”顾琉璃轻轻搂着她,“南诏的木棉花该开了。”


 萧景川与江佑安则在书房秉烛夜谈。案上摊着两国的地图,江佑安指着边境一处标注:“此处新设互市,南诏的茶叶与西靖的铁器在此交易,百姓们都称这是‘兄弟市’。”萧景川抚须大笑:“好!好!如此下去,何愁两国不兴?”


 接下来的日子里,西靖国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萧景川与江佑安登上运河画舫,听船工唱起新编的船歌;顾琉璃带着贾小妍穿梭于市井,在绣坊挑选绸缎,在茶楼听评书先生讲述两国交好的传奇故事。小皇子被乳母抱着随行,每到热闹处便挥舞着小手,引得众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