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1 (第2页)

 当然,他不是吃饱了撑的来消食的。

 他现在手头上负责修复还原的史料,资料非常缺乏,这是前朝更往前的朝代,所以要经常跑资料馆,从尘土中挖出那个朝代的只言片语。

 前朝的史书修撰任务在几个老翰林手中,据说这几位老大人已经修了十来年,目前修了十分之一是有了的。

 要说前朝的史书这么难修的吗?其实也不见得。

 前朝的史书难修的点不在于缺少史实资料,也不在于不好印证。

 前朝史书难修的点在于,他是被本朝推翻的。

 想要修前朝的史书,就势必要牵扯当朝,牵扯了当朝,势必就会牵扯到开国皇帝、当今天子赵雍身上。

 要说一个推翻了昏庸无道的王朝的新帝不会介意修前朝史书,皇帝赵雍也的确是这么吩咐下来的。

 可是难就难在根据史实修书这一点,毕竟,谁的发家史是完全“伟光正”的呢?

 想要推翻旧朝、建立新朝,光是有兵有钱有粮还不够,还得有手段。

 这个手段可以是光明正大的,也可以是见不得人的。

 上下五千年,有多少起义推翻旧朝的是百分百站在道德制高点,没有道德瑕疵的呢?

 要知道,当初大周皇帝建立新朝之前,也是亲自带兵的,屠城这种事不多,可真不是没有。

 前朝不过二百年,真的要修史书,有个三四年顶天了就能修完。

 可几个老翰林一合计,不能修那么快呀,慢一点才好。

 最好是修到自己退休(致仕)那天,把这个烫手山芋交给后来人。

 所以这前朝史书一修就是十来年,也没人催不是?所以不慌、不慌~

 翰林院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聪明人,毕竟这里大多数是一甲进来的。

 谁曾经还不是个状元、榜眼、探花?

 总之同进士就进不来这里,除非走了狗屎运。

 所以翰林院这个清水衙门,属实藏了不少人精一样的的老狐狸。

 做官他们可能不擅长,但是保命技术那可都是一流的。

 蒋小七拎着点心到了资料馆的时候,负责看管这里的陈大人正在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