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天上飞来出国梦(第2页)

 

约旦每年还有相当可观的来自阿拉伯世界的赠款用于在约旦境内的巴勒斯坦难民之用。

 

吾出国到约旦工作二年,在约旦吾可以学到许多本事,得到许多收获。可以这样说国外工作二年积累下来的东西,让吾受用一辈子。

 

从哲学角度说,世界上的大多数事情的发生都是由于一件非常非常偶然的因素引发。

 

我要说的第一件事也是这样,飞天部能够在约旦设立办事处就是由一个偶发事件而引出一系列因果效应,最终发展成一出波澜壮阔的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史诗。

 

这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1979年,国际商人阿卜杜拉(化名)作为我们出口巴比伦国飞机的中间商。

 

阿卜杜拉找到中国的联系人说,约旦国王的舅舅哈桑(化名)需找40名中国建筑工人替他在约旦承包一个国家投资的工程项目。

 

中国的联系人就将此事汇报给飞天部有关部门。

 

而飞天部正在面临接收一批原三线工程基建工程兵队伍转业到地方后,如何安排工作的棘手问题找办法。

 

有关方面知道约旦国王的舅舅哈桑之事,脑洞打开,他们向部领导提出,如果让这批转业到地方的三线工程基建队伍直接派去约旦工作,即赚了外汇,又暂时解决了他们的工作问题。

 

结果机缘巧合,在几方共同努力下,45名中国人组成的施工队就真踏上了约旦国的土地,开始中国第一单国际工程承包项目。

 

这批人去了之后才知道,他们是在约旦马鞍省一个叫斯瓦科的偏僻之地建设关押犯人的监狱。

 

监狱项目由约旦国出资,约旦国王的舅舅哈桑做主承包商。

 

这批人去了没有多久,由于哈桑大量挪用工程款,干到一半成了烂尾工程。

 

哈桑再也支付不出一个第纳尔(约旦货币)给中国施工队。

 

这批施工队的中国人在约旦的工作签证是二年,结果,他们的领队和工程师会英语,就带领施工队伍在约旦工程承包市场上找零活干或做些分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