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目标,穿透冰山

直升机起飞五分钟后,国家应急管理总局官网悄然更新一条通告:

 【简讯】

 “针对镜泊山雪崩受困事件,华国首次使用Ai高精度除冰机器人投入实地救援,设备已启程赶往救援一线。”

 媒体未接到更多详情,通稿措辞含糊,记者们只能就“技术支援已到位”一句做文章。

 然而在舆论的风眼中心,在风雪封锁的山岭之外,有一些人,已经拼尽全力等待这道科技破冰之光。

 凌晨 4 点 10 分。

 燕北镜泊山应急临时前线指挥部,风雪未歇。

 军用帐篷内,地图、卫星图像与雪层厚度热成像图摊满整张作战桌。空气中弥漫着冻干咖啡与湿雪融化的味道。

 傅怀安刚从运输机下舱走出,眼镜上还挂着一层雾气,呼吸未稳,便立刻投入协调会。

 “设备已到,马上就位。”他简单报告。

 “傅教授,”华北应急总指挥常中梁迎了上来,一身防寒军装,

 “搜救已经过去48小时……已经没有太多时间。”

 “卫星信号最后一次定位,是在镜泊山三号峰北侧——大概这块区域。”

 气象监测官员指向一块海拔接近 3400 米的陡峭地段。

 “但具体位置仍不确定,风雪干扰太强,地形复杂,恐怕只有 5 公里半径范围内的粗略标注。”

 “那是个雪蚀洼地。”傅怀安低声说。

 他曾作为高原机器人实测项目的首席,三年前到过镜泊山系做环境采样。

 他知道那个洼地什么样:冰层堆积深,断崖交错,是个天然的冻死区。

 “从目前信息来看,只能靠机器人搜索全山体。”技术组成员语速很快

 “Ai导航系统准备就绪,建议采用‘蛛网式路径’扩展覆盖搜索

 ——三台除冰机器人主扫地表层积雪,两台侦察型下潜热源区域。”

 傅怀安点头,回身看向常中梁总指挥:“批准投放。”

 随后对身后通话官员大声道:

 “五架‘d3-A’即刻进入实战状态,全力搜索生还者信号!”

 ……

 同一时刻,全国各大媒体记者聚集在前线营地外围。

 由于通行权限限制,他们只能远观军用物资的起降与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