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汉昭昭:烽烟照长安减字偷声
112. 鸣嘀
安顿好鹊枝与郑媪一家,华书便与阿莫、茅季快走几步追上巡防队伍。
百姓自行巡防是边郡的传统,一来若匈奴突袭能及时示警,另一方面也是要防止有小人错了心思。
渭源乡背靠山脉,地势不开阔,不利于骑兵作战,又地广人稀没什么好抢的,少有匈奴大军攻击此处。
如今新修了边墙就更是安全,是以百姓们并没有太过慌张,看着远处烽火一阵高似一阵,仿佛能听到兵戈相接之声在耳边回荡,反而更担心守姑臧城的亲朋。
阿莫手持双刀严阵以待地在城墙上走了几圈,就发觉无聊了:“好似也没匈奴来这边啊,我还不如回城里呢。”
华书却没有她那么闲适,她抱着弓箭远望姑臧城方向:“阿莫,雁将军带走了多少骑兵?”
阿莫:“一大半吧。”
华书心中一沉:“只余两千骑兵,能守得住吗?”
阿莫耸耸肩,拍了下华书紧绷着的肩膀:“此事自有季尉安排,而且烽火这么显眼,将军必然也看得到,只要守过今夜,将军一定能赶回来。”说着她四下扫视一圈,暗搓搓地凑近华书撺掇道,“要不咱们快马回城吧,北城门现在肯定热闹!”
茅季闻言一巴掌拍在了阿莫脑袋上:“城门已闭,各处都在严防匈奴混入,你添什么乱?”
见阿莫吃瘪,华书不禁失笑,垂眸之间视线一晃,惊觉远处树下冒出一节影子,不过一瞬又突然消失,好似只是婆娑的树影随风而动,华书愣神一瞬怀疑自己看错了。
不对!
脑中画面回闪,华书兀地搭箭开弓,似迅雷一般一箭射出,并大喊道:“有人!”
伴随着箭矢破风声,一阵惨叫响起,众人连忙拎着武器严阵以待。
“别别,是我。”那人捂着中箭的大腿一点点从树后挪了出来,借着微弱月光华书定睛一看,竟是鹊枝的假父赵二,华书面色顿时更冷了两分。
赵二乃是磨遥乡的人,自从上次逼死亲女的事传出,夫妇二人在附近几个乡里几乎是丢尽了颜面,村头的狗见了都要啐上一口。众人见他捂着鲜血淋漓的腿涕泪横流,也没人可怜,反而厌弃地撇了撇嘴。
里长眉头紧皱,招呼人走下城楼围了过去冷声问道:“你在这里做甚?”
赵二指着身后的一捆柴瑟缩道:“我,我上山打柴回来晚了,见匈奴来袭匆忙下山,想从渭源乡借道归家。”
渭源乡与磨遥乡相邻,虽有各自的出行路线,但比不得渭源乡紧挨着山林,此时匈奴攻来,他不愿在外逗留,想要借道渭源乡也属常理。
众人又见他背着一捆新柴也放下戒心,一人抱怨道:“匈奴来袭,咱们一个个万分戒备,你倒不慌不忙的,还有心思砍柴。”
赵二狡辩道:“我家锅都揭不开了就等着柴用呢。”解释完又畏缩着看了眼人群中的华书嗫喏道:“能放我回去了吧?”
众人散开一些,里长挥手命人将他扶起,他从柴堆中抽出一根粗壮的,撑住半边身子就要往回走。
“等等。”
华书突然出声打断道,眼见赵二一僵,她不紧不慢走上前去,悠悠说道:“我放箭误伤了你,还未致歉呢,怎么就急着走了?”
赵二尴尬回头,强撑着笑了一下:“郎君也是误以为有贼子,我都省的。”
华书一哂:“许久不见,你倒是比从前讲理了。”
这话嘲讽意味何其明显?赵二瞬间冷汗直下:“郎君,我已经这般惨了,如今只想安生过日子,你如此为难,是非要把我全家逼上绝路吗?”
百姓自行巡防是边郡的传统,一来若匈奴突袭能及时示警,另一方面也是要防止有小人错了心思。
渭源乡背靠山脉,地势不开阔,不利于骑兵作战,又地广人稀没什么好抢的,少有匈奴大军攻击此处。
如今新修了边墙就更是安全,是以百姓们并没有太过慌张,看着远处烽火一阵高似一阵,仿佛能听到兵戈相接之声在耳边回荡,反而更担心守姑臧城的亲朋。
阿莫手持双刀严阵以待地在城墙上走了几圈,就发觉无聊了:“好似也没匈奴来这边啊,我还不如回城里呢。”
华书却没有她那么闲适,她抱着弓箭远望姑臧城方向:“阿莫,雁将军带走了多少骑兵?”
阿莫:“一大半吧。”
华书心中一沉:“只余两千骑兵,能守得住吗?”
阿莫耸耸肩,拍了下华书紧绷着的肩膀:“此事自有季尉安排,而且烽火这么显眼,将军必然也看得到,只要守过今夜,将军一定能赶回来。”说着她四下扫视一圈,暗搓搓地凑近华书撺掇道,“要不咱们快马回城吧,北城门现在肯定热闹!”
茅季闻言一巴掌拍在了阿莫脑袋上:“城门已闭,各处都在严防匈奴混入,你添什么乱?”
见阿莫吃瘪,华书不禁失笑,垂眸之间视线一晃,惊觉远处树下冒出一节影子,不过一瞬又突然消失,好似只是婆娑的树影随风而动,华书愣神一瞬怀疑自己看错了。
不对!
脑中画面回闪,华书兀地搭箭开弓,似迅雷一般一箭射出,并大喊道:“有人!”
伴随着箭矢破风声,一阵惨叫响起,众人连忙拎着武器严阵以待。
“别别,是我。”那人捂着中箭的大腿一点点从树后挪了出来,借着微弱月光华书定睛一看,竟是鹊枝的假父赵二,华书面色顿时更冷了两分。
赵二乃是磨遥乡的人,自从上次逼死亲女的事传出,夫妇二人在附近几个乡里几乎是丢尽了颜面,村头的狗见了都要啐上一口。众人见他捂着鲜血淋漓的腿涕泪横流,也没人可怜,反而厌弃地撇了撇嘴。
里长眉头紧皱,招呼人走下城楼围了过去冷声问道:“你在这里做甚?”
赵二指着身后的一捆柴瑟缩道:“我,我上山打柴回来晚了,见匈奴来袭匆忙下山,想从渭源乡借道归家。”
渭源乡与磨遥乡相邻,虽有各自的出行路线,但比不得渭源乡紧挨着山林,此时匈奴攻来,他不愿在外逗留,想要借道渭源乡也属常理。
众人又见他背着一捆新柴也放下戒心,一人抱怨道:“匈奴来袭,咱们一个个万分戒备,你倒不慌不忙的,还有心思砍柴。”
赵二狡辩道:“我家锅都揭不开了就等着柴用呢。”解释完又畏缩着看了眼人群中的华书嗫喏道:“能放我回去了吧?”
众人散开一些,里长挥手命人将他扶起,他从柴堆中抽出一根粗壮的,撑住半边身子就要往回走。
“等等。”
华书突然出声打断道,眼见赵二一僵,她不紧不慢走上前去,悠悠说道:“我放箭误伤了你,还未致歉呢,怎么就急着走了?”
赵二尴尬回头,强撑着笑了一下:“郎君也是误以为有贼子,我都省的。”
华书一哂:“许久不见,你倒是比从前讲理了。”
这话嘲讽意味何其明显?赵二瞬间冷汗直下:“郎君,我已经这般惨了,如今只想安生过日子,你如此为难,是非要把我全家逼上绝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