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狼牙藏凤阙甘蔗这这
72. 快水落石出了
沈瑾瑜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忽然眸光一闪,手指稳稳一点那人名。此时此刻,她感觉心中思路豁然贯通。
三年前秋闱,誊录案奇诡异常,卢敬之从盐务调往京中,名为拾遗,实为关键一子;崔昌言越权擅调,借吏部之手护送其入局;齐云恒自江南盐案后“失踪”,而今暗中重现,行迹遮掩至极。
而江南盐仓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焚的不止是帐册与命案,更是当年一整场阴谋的起点。
她闭了闭眼,脑海中一切细节重构。所有错落的碎片,在此刻嵌入唯一的位置,精确得无懈可击。
这是一盘老棋。但落子之人,远比她所预想的更早,也更狠。
五年前,他插手盐政,遮掩人命与赈灾黑账;三年前,他转向科举,试图借寒门之名搅动朝局根基。
盐与策,皆是国本。
而他,正是要从国本之中,撕开一道口子。
沈瑾瑜指尖一紧,笔锋下那“查”字已干,锋芒未敛,却似要刺破夜色沉沉。
目的,从未改变。
——是权,是势,是颠覆,更是野心深藏。
她猛然合上卷宗起身,身姿挺拔,褙子衣襟随之微振,目光沉定如铁。
“传机要司总使、礼部尚郎、吏部都官。”她开口,“今申时,密阁问讯。”
风自窗缝掠过,吹动案边几页残卷,字迹翻飞。
她顿了一瞬,转身,目光落在桌案一隅——那一纸“查”字静静卧于图中央。
“告诉他们——”她语气无波,却如冷霜压顶,“今日,本宫要亲审。”
——
申时末刻,密阁重门紧闭,三方官员已于殿前候命多时。
沈瑾瑜着素纹玄袍,步履稳健,亲自入座正首。她面前案几上,陈列三卷誊录副本,旁列数册旧年吏部与礼部调令。帘后设有三人座位,内阁机要司总使冯致远、礼部尚郎沈怀笙、吏部都官章秉和皆已依次就坐,各神色凝重,未敢多言。
一声令下,门扉合拢,帘幔落下。
“今日所问,关乎三年内诡案连发。各位既已就席,便请坦诚直言。”沈瑾瑜目光沉静,扫过三人,“若有一语隐瞒,诛以欺君之罪。”
章秉和年纪最长,面色最惶,拱手低声:“殿下有命,臣等自当尽言。”
沈瑾瑜点了点头,从一侧取出誊录档册,翻开其中一页:“三年前秋闱,袁阮试卷未封套、誊录人名讹误。卢敬之言因换纸所致,属实否?”
沈怀笙顿了一下,道:“殿下,此事确系卢敬之所为,当时礼部并无书面记录,是其擅动誊录流程。”
“你身为礼部尚郎,如何任其擅动?”
“彼时人手紧张,卢敬之恰有旧礼部资历,属特批协助,臣确未多加防范。”他顿了顿,拱手,“是臣失察。”
沈瑾瑜不动声色,又翻开第二卷:“那为何卢敬之中榜当年,转任盐务署?人事调令为何由吏部左侍郎崔昌言亲批?”
章秉和额角见汗:“此事……确由吏部拟令,但臣未审印……只知当时是崔侍郎独自呈报。”
“也就是说,未经尚书允准,他擅改人事?”
章秉和一咬牙:“……臣以为他得旨,未敢追问。”
沈瑾瑜手指轻扣案面:“那江南盐仓失火后,卢敬之又为何被调回都中?焚毁的账册是谁提出的抄报方案?”
三年前秋闱,誊录案奇诡异常,卢敬之从盐务调往京中,名为拾遗,实为关键一子;崔昌言越权擅调,借吏部之手护送其入局;齐云恒自江南盐案后“失踪”,而今暗中重现,行迹遮掩至极。
而江南盐仓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焚的不止是帐册与命案,更是当年一整场阴谋的起点。
她闭了闭眼,脑海中一切细节重构。所有错落的碎片,在此刻嵌入唯一的位置,精确得无懈可击。
这是一盘老棋。但落子之人,远比她所预想的更早,也更狠。
五年前,他插手盐政,遮掩人命与赈灾黑账;三年前,他转向科举,试图借寒门之名搅动朝局根基。
盐与策,皆是国本。
而他,正是要从国本之中,撕开一道口子。
沈瑾瑜指尖一紧,笔锋下那“查”字已干,锋芒未敛,却似要刺破夜色沉沉。
目的,从未改变。
——是权,是势,是颠覆,更是野心深藏。
她猛然合上卷宗起身,身姿挺拔,褙子衣襟随之微振,目光沉定如铁。
“传机要司总使、礼部尚郎、吏部都官。”她开口,“今申时,密阁问讯。”
风自窗缝掠过,吹动案边几页残卷,字迹翻飞。
她顿了一瞬,转身,目光落在桌案一隅——那一纸“查”字静静卧于图中央。
“告诉他们——”她语气无波,却如冷霜压顶,“今日,本宫要亲审。”
——
申时末刻,密阁重门紧闭,三方官员已于殿前候命多时。
沈瑾瑜着素纹玄袍,步履稳健,亲自入座正首。她面前案几上,陈列三卷誊录副本,旁列数册旧年吏部与礼部调令。帘后设有三人座位,内阁机要司总使冯致远、礼部尚郎沈怀笙、吏部都官章秉和皆已依次就坐,各神色凝重,未敢多言。
一声令下,门扉合拢,帘幔落下。
“今日所问,关乎三年内诡案连发。各位既已就席,便请坦诚直言。”沈瑾瑜目光沉静,扫过三人,“若有一语隐瞒,诛以欺君之罪。”
章秉和年纪最长,面色最惶,拱手低声:“殿下有命,臣等自当尽言。”
沈瑾瑜点了点头,从一侧取出誊录档册,翻开其中一页:“三年前秋闱,袁阮试卷未封套、誊录人名讹误。卢敬之言因换纸所致,属实否?”
沈怀笙顿了一下,道:“殿下,此事确系卢敬之所为,当时礼部并无书面记录,是其擅动誊录流程。”
“你身为礼部尚郎,如何任其擅动?”
“彼时人手紧张,卢敬之恰有旧礼部资历,属特批协助,臣确未多加防范。”他顿了顿,拱手,“是臣失察。”
沈瑾瑜不动声色,又翻开第二卷:“那为何卢敬之中榜当年,转任盐务署?人事调令为何由吏部左侍郎崔昌言亲批?”
章秉和额角见汗:“此事……确由吏部拟令,但臣未审印……只知当时是崔侍郎独自呈报。”
“也就是说,未经尚书允准,他擅改人事?”
章秉和一咬牙:“……臣以为他得旨,未敢追问。”
沈瑾瑜手指轻扣案面:“那江南盐仓失火后,卢敬之又为何被调回都中?焚毁的账册是谁提出的抄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