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第2页)

 崔令窈之所以今日会冒险对圣体下此狠手,一则的确是因为这是最简单直接也有效的脱困手段。 

 二则,是她心中一直有疑问。 

 她想要靠着这次受伤,来试探一二。 

 这个答案,将影响她接下来的许多选择。 

 如今,她可以大致确定了。 

 内侍匆匆将崔令窈以软轿抬到了后殿。 

 “皇帝,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御医拼死拼活往仁寿宫赶的时候,太后不得不做出一副慈母模样,坐在榻前看着喜禄为其简单处理伤口。 

 衣襟被剪开的那一瞬,血肉模糊的伤口顿时显现于人前,太后下意识一别头。 

 实在太恶心了。 

 “母后不清楚吗?儿臣以为,仁寿宫,不,这皇宫内发生的风吹草动,母后都应该了如指掌。” 

 止血药粉洒上那一刻的疼痛,差点让崔令窈昏厥过去。 

 她强咬着牙忍了过去,简单平息了下有些急促的呼吸,便立刻和太后言语博弈起来。 

 双方其实心里都明白。 

 仁寿宫不可能有刺客。 

 这伤,多半是自己弄的。 

 可这种话,崔令窈不会说,太后更不能说。 

 她们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而后互相试探。 

 “哀家怎会知晓刺客的行踪?幸好皇帝你未曾伤及要害,否则哀家今日定是要将让这殿内所有伺候的人都杖毙!” 

 见崔令窈上来便夹枪带棒,太后知晓今日的计划注定失败了,且牵扯到圣上受伤,还是在她的仁寿宫内,她无论如何都逃脱不了干系。 

 若传出去,难免会让朝臣们更多揣测,质疑自己这位摄政太后为了和皇帝争权动了旁的心思。 

 所以,她愿意主动退一步,承认了刺客这件事。 

 这也是她递出的信号,希望皇帝也能见好就收,她可以适当让渡一些朝堂上的利益。 

 比如谢翟安调任之事,虽不能让他回边关,但近日针对谢翟安的一些明里暗里的攻讦可以暂缓些时日。 

 她以为自己已经退得足够多了,皇帝该见好就收。 

 却不想对面的崔令窈可不这么认为。 

 朝堂上的事,除非将这件事彻底闹大,以此获得朝臣们的支持和民间的倒向,否则太后绝对不会松口最核心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