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迟来的关爱

    绵绵,这是秦意绵最厌恶的称呼。
 




    很小的时候,众人都说她的名字取自“情意绵绵”,羡慕她父母恩爱。
 




    直至六岁那年,父亲带回同岁的庶妹,她才知道,父亲养了一个叫“苏绵绵”的外室。才知道她的名字,取自父亲真正放在心尖上的女人。
 




    父亲不顾礼法,极力将外室子抬为庶女。母亲为了彰显名门正妻的“端庄大度”,将那所谓的庶女视为己出,甚至为了“不偏心”,分给庶女的关爱,远超她这个亲生女儿。
 




    母亲如愿成为上京城人人称颂的正妻典范,她却从人人称羡的掌上明珠,变成爹不疼娘不爱的笑话。
 




    从那时起,总有些恶心玩意儿凑到她跟前喊她“绵绵”,那些被拿来跟她母亲对比的贵妇人更是如此。
 




    比如裴夫人柳静姝,喊她“绵绵”就是为了恶心她。
 




    她本就被裴序突然的关心弄得有些烦躁,再加上柳静姝突然喊“绵绵”令她反感。两种情绪交织下,她竟意识混沌,一时想不起什么簪子。
 




    正思忖如何应对,裴序却反常地开口替她解围。
 




    “母亲多虑了,绵儿怕母亲久等,定是收到消息就赶过来,来不及梳妆打扮。”
 




    裴序说完,状似随意地扣住秦意绵的手腕,将她拉到身旁的椅子上。
 




    裴夫人的脸色有些挂不住,偏偏又不敢拿裴序怎么样。她隐隐感觉这个便宜儿子对她只是表面敬重。碍于礼法和父母遗言,不得不敬重她。
 




    并非发自真心的敬重,实在脆弱,她不敢试探裴序的底线。
 




    好在她的宝贝儿子及时嘲讽裴序,替她出气。
 




    “才一年不见,大哥竟学会替人解围了,真是可喜可贺!”
 




    裴玉似笑非笑地说完这话,随手拉过一旁的椅子,坐在裴夫人的对面、秦意绵的不远处。
 




    甫一坐定,就朝秦意绵搭话,“看来是嫂嫂的功劳呢。”
 




    言行无礼又轻佻,除了长相,和传说中的“温润如玉”半点不沾边。
 




    秦意绵只是敷衍地笑笑,不动声色看了裴序一眼,想知道这个推崇礼法、讲究长幼有序的男人,会作何反应。毕竟他这弟弟目无慈母长兄,对长嫂态度轻佻。
 




    可裴序只是神色复杂地抿着唇,垂眸不语。
 




    气氛有些微妙。
 




    最后还是裴夫人扯出僵硬的嘴角,假笑着缓和气氛,“玉儿,别顾着寒暄了,先用膳吧。一家人不用在意那些虚礼。”
 




    最后那句,显然是说与裴序听的。说完抬手示意丫鬟们上菜。
 




    裴玉拱手,不咸不淡道,“遵命。”
 




    姿态恭敬,语气敷衍,依旧没有叫一声“母亲”。对于注重忠孝礼义的名门世家来说,裴玉此举实属逆子行径。
 




    然而,无论是裴序,还是裴夫人,似乎都不介意他的无礼。
 




    尤其是裴夫人,慌忙收起眼中的失落,站起身弓着背,踮着脚伸长手,为她的宝贝儿子夹菜。
 




    “来,玉儿,这是你最爱吃的空谷兰熏。”
 




    裴玉脸色一沉,倏地移开眼前的雪浪瓷莲碗,垂眸敛去眼底的失落,唇角勾起嘲讽的弧度,“您记错了,这是大哥爱吃的。”
 




    裴夫人脸色一僵,讪讪收回手,小心翼翼看了裴序一眼,瞥见他死人般的脸,心底又慌又嫌恶,那块空谷兰熏,怎么也不愿夹到这便宜儿子碗中,找补的话更是说不出口。
 




    她装了那么多年的继室慈母,好不容易盼来丈夫离世、婆母离府,实在不愿再在亲生儿子面前,过分伪装对便宜儿子的关爱。
 




    若不是裴序插在他们母子中间,玉儿何至于怨她至此?
 




    裴夫人越想越气,却不敢对裴序发作,只能用秦意绵转移怒火和尴尬。
 




    “绵绵,你这个妻子怎么当的?不知道给你夫君夹菜?将机会让给你都不知道珍惜。”
 




    “噗嗤。”裴玉忍俊不禁。
 




    裴夫人脸色难看。
 




    裴序面无表情。
 




    秦意绵好笑地看着这出大戏,看到柳静姝吃瘪,她心中无比愉悦,面上却恭敬答道,“儿媳知错,谢母亲教诲。”
 




    说着正要给裴序夹菜,不料碗中多了一块浮光藕,藕孔中的七彩米令人食欲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