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力挽狂澜醺浅月
第九十五章 奸诈的太子(第2页)
“父皇身为天子,分辨臣子忠奸乃是本分,岂能推诿?”朱慈烺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失望,“幸有儿臣在侧,否则大明江山危矣。”
“你你这是要气死为父吗?”崇祯脸色涨得通红,额头青筋暴起,却又不敢对这个杀伐决断的儿子动手。关键也打不过啊!朝上的重臣估计现在都站在太子那边,当真是喊天不灵喊人也喊不应啊!
朱慈烺起身,郑重其事地行了一礼:“儿臣不是存心顶撞,而是真心为江山社稷着想,直言进谏啊。《孝经 谏诤章》有言: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于天下;父有诤子,虽无道不陷于不义。儿臣正是父皇的诤子、诤臣。”
“陛下有此诤子,对大明来说,真乃国之幸事!”一位老臣突然站了出来,恭贺道。
“老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又一位大臣跪地高呼。
群臣纷纷附和,殿内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称赞声。朱慈烺听着这些声音,心中也颇为欣慰。如今的大明,总算是众正盈朝,中兴有望了。
“好啊,你们都是诤臣诤子,”崇祯气得声音发抖,“就朕是昏君了?待复了龙城,朕就让位与你!”
群臣齐声道:“陛下圣明!”
朱慈烺却叹息着摇头:“若父皇执意内禅,不妨待朝廷迁至南京,诸事安定后,祭告太祖,再行此事。”
“什么?”崇祯猛地抬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龙城即将收复,何须南迁?”
“父皇,”朱慈烺的声音低沉而凝重,“朝中大臣爱说大话,难道建虏就是诚实之辈?他们是在设局啊。若贸然回京,恐怕会万劫不复。”
“鞑子的陷阱?”崇祯皇帝猛地拍案而起,“他们已经得到辽东,每年还有百万岁币,难道还不满足?”
朱慈烺站在殿中,看着父皇激动的样子,心中暗自摇头。这位老父亲还是一如既往地单纯,每次都能精准地做出错误判断。他抬眼看了看殿内众臣,发现不少人脸上都露出疑惑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