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力挽狂澜醺浅月
第一百三十章 保名教还是保崇祯(第3页)
一个老兵感慨道:“以前卫所里养着那么多闲人,现在倒好,人人都得真枪实练。”
“可不是么,”另一个兵丁接话,“听说太子爷还说了,谁要是偷懒,连田地都得收回去。”
接着又在登莱十五州县推行“恩科”,选拔当地士子承包团练和税赋。虽然违背祖制,但至少让地方有了主事之人。各地士子摩拳擦掌,争相应考。
“这可是个好机会啊!”一个年轻士子兴奋地说,“只要考中了,就能当个团练总管。”
“可这不合祖制啊,”他的同伴皱眉道。
“管他什么祖制,能让咱们过上好日子才是正经。”
更绝的是,太子还把各地官员和豪强的家眷都“请”到了海州和胶州,名为保护,实则是扣为人质。那些官员们表面上笑脸相迎,背地里却是叫苦连天。
“太子殿下真是用心良苦啊,”一个官员阴阳怪气地说,“连我家老母都要"保护"。”
唐藩、鲁藩也被他安排得明明白白,一个去了汝宁,一个去了青林。两位藩王都踌躇满志,领命而去。
就连一直叫嚣要保卫崇祯皇帝的衍圣公孔胤植,现在也成天喊着要保名教了。他的态度转变之快,让人不禁怀疑其中必有蹊跷。
“好一个太子爷,好一手御下之术!”黄得功冷笑,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更让他担心的是,刚传来消息,太子率军四万已经逼近济南府。黄得功的眉头越皱越紧,他太了解高杰了。那个出身流寇的家伙,向来是个见风使舵的主。
“高杰那厮,怕是挡不住太子的威逼利诱。”黄得功喃喃自语。
果然,没过几日,探子就带来了消息:高杰已经率军投向太子。
“若是高杰投了太子,这么算下来,就能凑齐八万精锐大军。”一个幕僚忧心忡忡地说。
黄得功面色阴沉,他心里很清楚,目前能真正拉得出战线的,也就是黄得功、刘泽清和刘良佐麾下那六七千精悍家丁。这点兵力,在八万大军面前,恐怕连一合之敌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