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世道艰难,可也不是只有外面艰难

 柳羽听他提起流民,当即微微叹了口气。 

 “惨!” 

 “说句惨绝人寰都不为过。流民遍地,饿殍横铺,死者凄惨,生者难安。” 

 “也不知道县令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不施加援手,给外面那些流民一条活路?” 

 中年人闻言脸色也有些难看,端起碗想吃,却又深深叹了口气,又放下说道: 

 “天灾当道,人祸横行,就算是县令又能做多少事?” 

 “柳兄弟,若你是这沧县县令,你会怎么做?” 

 柳羽不假思索地说道: 

 “当然是开仓放粮,赈济流民。” 

 中年人却摇了摇头。 

 “那柳兄弟可曾想过,救了城外那些流民,沧县的百姓怎么办?” 

 柳羽闻言愣了一下,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中年人接着说道: 

 “蒸笼里有十个馒头,五个人每天吃一个,能吃两天。” 

 “可若是分给十个人,就只能吃一天。” 

 “若是再来十个人呢?再来二十个、一百个人呢?” 

 “无论再来多少人,馒头始终都是那十个。” 

 “开仓放粮说起来简单,可这粮食对那些流民,能起到多少作用?留下的隐患又有多少?若是今年一直不下雨,明年还是不下雨,沧县的百姓也会成为流民。” 

 “同样是父母官,为什么别的父母官没有治理好治地的百姓,致使官仓被抢,饥民造反,流民南下,反而要本地的父母官来弥补这个漏洞呢?” 

 “世道艰难,却也不是只有外面艰难。” 

 “柳兄弟,你是个读书人,这个道理,你应该能想明白的吧?” 

 柳羽震惊地呆立当场。 

 他没想到眼前的这个中年人居然能想到这种地步。 

 而经过他这么一番话,也让柳羽全部的疑问得到了解释。 

 不是这县令不愿意接收流民,而是他也只能尽力保住自己治地的一方百姓。 

 想来沧县的粮仓里的粮食,早就已经被沧县县令拿出来控制粮价了。 

 若非如此,柳羽实在想不到这里的粮食为什么没有涨价。 

 这么看来,那位沧县县令即使称不上是大善之人,却也绝对是一个为民着想的父母官! 

 “在下受教了!” 

 “柳兄弟明白就好,在下还有些事,就不叨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