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重生大宋朝老骥伏枥1952

第163章 迈一小步(第2页)


 宋徽宗回应一声:“十四皇子徐王殿下马将军讲得好,可不知你有什么打算,讲出来我们商量!”


 马超直言不讳,道:“殿前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兵都指挥使的人选微臣早就物色好!”


 赵佶“哦”了一声,有点狐疑地盯看马超一眼,道:“马将军已经物色好人选?那快讲出来让朕掂量掂量!”


 马超定定神道:“陛下在靖康之难中之所以失去江山,最根本的问题是用错人,还记得折家军、种家军、杨家将三大军门吗?那可是朝廷的顶梁支柱!”


 宋徽宗一怔,扬扬手臂道:“折家军、种家军、杨家将是北宋的股肱梁柱啊!”


 “可陛下靖康之难之前并没有没有重视折家军、种家军、杨家将!”马超不避情面地喊了一声:“杨家将是民间的演义之说,折家军、种家军却是真实存在!


 “折家军作为中原政权的守护神,常年与西夏、契丹交战。


 “折家军驻守黄河西岸,成为横亘在西夏和契丹人南侵的拦路虎,战事频繁的时候一年交战一百多场。


 “但折家军是名副其实的‘家军’,他们由藩镇力量转化而来本质上是军阀势力。所以折家军有很强的独立性,朝廷对他们的管理很松散,通常授予空头衔,管理完全自主,默认折家父子相传。


 “之所以这样,一是折家军的历史渊源,二是北宋成立之初国力孱弱,只能对边远的折家军沿用藩镇模式。


 “这种模式让折家军得到了更大的自由发展,折家军之所以二百余年长盛不衰,跟这个模式有关。不过,也带来一个问题——朝廷对折家军的支持力度不够。”


 马超慷慨激昂地说着,停顿一下定定神道:“种家军严格意义上说不算家军,他们是朝廷正规军,种家几代人只是部队的临时指挥官,没有部曲性质,所谓‘种家军‘只是人们的尊称而已。


 “种家军第三代种师道、种师中、种师朴被世人誉为‘小三种’。种师道一改北宋被动防守的策略,主动进攻,绍圣五年,种师道突袭西夏境内,俘虏三千人,十万头牲畜。让西夏人闻风丧胆的种家军,最终在靖康元年,随着北宋的灭亡,也走向了末路。


 “这都是宋钦宗的骚操作导致。面对金国人的铁蹄,宋钦宗左右摇摆,他不顾种师道的反对,昏招迭出,导致种师中殉国,又几次罢免种师道。靖康元年十月,七十六岁的种师道在风寒与悲痛中染病去世,一个月后,北宋灭亡!”


 马超神情亢奋地说完,宋徽宗长吁一声道:“马将军还是讲讲物色的三大军门首领人选吧!”


 马超不加掩饰道:“殿前都指挥使由杨家将后裔杨擎霄担当,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由折家军后代折中尉担当,侍卫亲军步兵都指挥使由种家军种世文担当,不知陛下有无异议?”


 宋徽宗一怔,蹙蹙眉头道:“杨擎霄好像是天台四女中青衣姑娘!”


 “没错!杨擎霄是天台四女中青衣姑娘,武艺高强,会使菱形飞刀!”马超不加掩饰地说着,扬扬手臂道:“可杨擎霄也是杨家将后代,让她担任殿前都指挥使最为合适!”


 宋徽宗扬声大笑,道:“十四皇子徐王殿下马将军不啻于三国蜀汉诸葛亮,是朕的侍卫又是军师,寡人全听你的安排!”


 马超见宋徽宗表态,又道:“那就召唤宰相、枢密使速来领命,实施‘迈出一小步’计划……”


 被晾在一边的李彦不知马超给皇上说了些什么,缩手缩足地凑上前去问了声:“圣上,这一位是……”


 宋徽宗略一思忖,高声说道:“天下兵马大元帅马超!”宋徽宗随口说出不是无意,而是早有思想准备。


 马超是后世特种兵大队长,整个北宋没有一个能战胜他的武将,聚集康王赵构麾下的岳飞、吴玠、韩世忠也非马超对手。


 马超做了大宋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灭金荡蒙汇入秋风扫落叶。


 正好李彦询问,宋徽宗干脆剧透一点消息,叫这家伙疯传出去似乎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