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行军途中(第2页)

 张兴隆刚成立的先锋排,自然承担起为大军开路的任务,为大军前驱,在大部队出发前的一个小时就已经离开县城,往南探索沿路军情。

 由于排里大部分都是新兵,且没有经过训练,张兴隆没法打头探路,便安排许大壮和二贵两人作为排里的尖兵,有什么风吹草动立马报告。

 行军即是训练,张兴隆不会放过这个好时机,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一路上都在教新兵们如何在行军途中调整呼吸,如何分配体力,还有其它注意事项。

 张兴隆还在为新兵们打着气:困难只是暂时的,而且人的身体都有一个极限,只要坚持下来,打破这个极限,度过这段难受的时间,以后就会很轻松。

 所以大家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直至打破这个极限。

 行军途中,像绑腿松了这些都是小事情,新兵们的身体承受能力才是大事情,张兴隆还有三个老兵以及郑三炮他们都在为新兵们分担身上的负重,也让新兵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氛围。

 相互之间不抛弃,不放弃,浓浓的战友之情萦绕在众人之间。

 韩渡镇出现在眼前,很快又被越过,落在身后。

 一路往南,渐渐的,新兵们适应了这种程度的行军,步伐不仅坚定有力起来,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

 在时间的悄然流逝中,已经有那么一丝军人的风貌。

 行军途中的休息时间,张兴隆和三个老兵,抓紧时间为新兵讲解手中武器的使用方法,并且让他们端枪练习瞄准。

 每个新兵都对武器从茫然无知,变得熟悉起来,甚至个别人都能拆卸组装手里的步枪。

 这样的人也就那么两个人,参军前是山里的猎户,玩过土铳,也摸过制式长枪,对鬼子的三八大盖玩熟也就是一顿饭的功夫。

 他们可都是潜在的狙击手苗子,是张兴隆特意挑选出来的。

 果然,也没让他失望,两人在行军途中的表现就比其他新兵好许多。

 先前经过韩渡镇时,张兴隆打听清楚南边韩家庄的情况,被围攻过几次,依旧稳若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