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我是谁2(第2页)

 “但贵军这几个月种种作为,想必早已在湘楚传开。”

 “你让他们如何能不与你拼命?”

 彭玉麟条理清晰地分析着。

 “这个我明白,也没指望与他们达成妥协。”

 “只是那些普通士卒,大多出身穷苦,为何还要与我们拼死对抗?”

 萧云骧满心困惑。

 “他们又怎会了解你们是怎样的一支军队?”

 彭玉麟冷笑一声,话语中带着几分讥讽。

 “我也曾在军中待过,西王你不妨想想,平日里教导这些士卒的都是些什么人?”

 萧云骧一拍脑袋,顿时恍然大悟。

 他伸手握住彭玉麟的手,诚恳地说道:

 “该如何去做,还请先生教教我。”

 彭玉麟轻轻抽回手。

 “一个普通百姓,一生的活动范围,大致不过家乡方圆百里之地。”

 “在官方层面,他们听从朝廷官吏;在乡村里,自然是听土豪士绅、族长族老的。”

 “谁敢打破这个规矩,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少数侥幸者或许有机会逃离,但也只能沦为土匪流寇。”

 “总之,会被排斥在这个体系之外。”

 “我说得可对?”

 彭玉麟与萧云骧相处数月,不知不觉也学会了萧云骧常挂在嘴边的一些新词。

 萧云骧点头,彭玉麟所言不虚,在古代中国的农耕社会,普通农民的活动范围确实极为有限。

 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除了官府的公告文书,便是那些见多识广的乡绅土豪、读书人。

 最多再加上四处游走的货郎、戏班子、说书人。

 而后面这几类人,都受官府及士绅土豪的掌控。

 他们有权驱逐这些流动人员,甚至可以直接将其打死。

 古往今来,官吏、乡绅、土豪这些既得利益者,天生就站在造反者的对立面。

 只有像元末修黄河、清末紫荆山那样,聚集了大量役夫、矿工的地方。

 又或是像明末因饥荒、战乱等因素,产生大量流民的情况。

 打破了原有的社会关系,才会出现英雄或枭雄崛起的契机。

 见萧云骧低头沉思,彭玉麟接着说道:

 “对于普通士卒和百姓来说,一边是官府、长官、士绅的赏钱与利刃,一边是传闻中会带来灭门之灾的粤贼。”

 “你觉得他们会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