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通货紧缩(第2页)
萧云骧听闻,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通货紧缩”一词。
在以贵金属为流通货币的时代,这是难以避免的问题。
中国从古至今,自身的金银产量一直不足。
就像大明王朝,其白银主要来源于海外和日本。
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1648)致使美洲白银减产,同时日本锁国限制出口,白银流入量骤降60%以上,引发货币供给不足。
官商集团通过垄断贸易、土地兼并积累大量白银,却往往将其窖藏,退出流通领域。
万历年间,太仓银库存银仅400万两,而严嵩抄家时白银达206万两。
刘瑾私藏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万余两,导致社会流通货币仅占存量的20%。
明代初期1两黄金可兑换4两白银,到崇祯时则需13两白银。
可以说,通货紧缩如同收紧的绞绳,扼住了大明王朝的咽喉。
“兄长,那个胡雪岩呢?”听闻曾水源所言问题,萧云骧皱眉问道。
“哦,胡光墉啊,他随大军到了武昌,正准备在汉口开设新的钱庄呢。”曾水源答道。
“派人通知他,明日来这议事厅开会,我们专门讨论通货紧缩,也就是钱不够用的问题。”
萧云骧下令,“把原来清廷湖北巡抚衙门,负责钱粮的湖北布政使阎敬铭也一同叫来。”
“他处理钱粮问题是一把好手,且为官清正廉洁,既然已归降我们,就要加以任用。”
内政问题暂且搁置,军事方面的安排则较为清晰。
左宗棠率领第一军留守武昌的吴定彩师北上,与李秀成部汇合,攻打清廷在湖北的最后据点襄阳城。
陈玉成的第四军南下攻入湖南,不给曾国藩喘息之机。
李开芳的第二军做好战斗准备,接到命令后攻入贵州,开始经略云贵高原。
赖文光率领叶芸来的独立第二师,甄别教育俘虏兵,将其扩充进新兵训练营,为扩军做准备。
同时扫荡武昌周边地区的溃兵土匪,为西王府建立基层政权扫清障碍。
军情局除了常规工作外,还要将此次缴获的战利品中,文物价值较低的奢侈品运往上海、香港等地售卖,以补充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