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国外的舆论爆炸了(第3页)

 但另一方面,文章又话锋一转,充满了对这种“失控力量”的担忧。

 并隐晦地将其与历史上的“东方强人”联系起来,暗示其潜在的扩张性和不可预测性。

 “然而,不受约束的力量往往是危险的。历史告诉我们,过于强大的个体或国家,往往会带来动荡而非和平。国际社会必须思考,如何建立新的规则,来约束这种可能颠覆一切的力量……”

 更值得玩味的是,文章的结尾,辛格 subtly地提到了天竺自身的机遇。

 “在一个多极化加速到来的世界格局中,印度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既要警惕潜在的威胁,也要抓住历史性的机遇,提升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这种既渲染威胁,又暗示机遇的复杂论调,精准地反映了印度在地缘政治棋局中的微妙心态——

 既担忧华夏的崛起,又渴望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紧接着,作为北美最忠实的盟友,“五眼联盟”的其他成员国也纷纷发声,加入了这场针对华夏和陆凡的舆论合唱。

 加拿CBC电视台的新闻评论员,在节目中反复强调“共同的民主价值观受到了挑战”,“自由世界必须团结起来,遏制这种破坏规则的流氓行径”。

 袋鼠国ABC电视台则连线了所谓的“安全专家”,分析陆凡对“印太地区航行自由和盟友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呼吁加强与美、日的军事合作。

 新西兰、英国的媒体也或明或暗地表达了类似的立场,强调“盟友团结”、“信息共享”以及共同应对“新兴威胁”的重要性。

 一时间,仿佛整个西方世界都联合了起来。

 各种“客观分析”、“深度报道”、“专家评论”层出不穷。

 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兴社交平台的交叉引用、相互背书,迅速构建起一个看似“国际公认”的叙事框架:

 陆凡,是一个力量失控、残忍嗜杀、威胁全球稳定的危险分子。

 华夏,则是一个包庇“战争罪犯”、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的“霸权国家”。

 这种由西方主流媒体主导构建的“回声室”效应,如同无形的巨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对不明真相的普通民众产生了强大的误导和煽动作用。

 质疑、担忧、恐惧、甚至敌视华夏和陆凡的情绪,在许多国家开始悄然滋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