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医盟秘辛 心石微光(第2页)

 正是医盟现任盟主李霄山,亦是山外传言中的“圣手医沉疴”——当世医宗。

 叶灵筠伏地叩首,心中波澜未息。李霄山未语,拈指间便从案几一角,缓缓推出一物。

 那石状若草叶,四瓣紧簇如心脉相连,温润不似凡玉。一瓣棕黄如土脉,一瓣橙红若火华,一瓣青碧似风息,一瓣幽蓝凝水意,光晕不显,却仿佛能引动殿中灵气一瞬悄然错动。

 “昔年你师叔祖外出游历归来,赠我留存。”李霄山的声音如寒泉石落,清澈而不露情意,“今朝三策,你断六法不失寸缝。冷静、周详、不欺不避。此物,今日归你。”

 叶灵筠缓缓伸手,指腹触及石面,霎时一股细温如脉,缓缓浸入掌心。

 他心头微震,却仍俯身一揖,低声道:“弟子……多谢盟主。”

 李霄山凝视片刻,忽又道:“你可愿随李闻言修业三年,习盟中本经药藏?”

 话音落下,殿中香烟微滞,殿中众人神情诧异,连站在侧后的老侍也怔了一瞬。

 李闻言——李霄山亲子,素来严厉孤峻,从不轻收弟子,过往诸才俊即便入盟多年,亦难得入其门墙一步。

 今日之言,已非赏识,而近乎破格。

 叶灵筠抬首望去,心中骤然一震。他低下头,缓缓叩首应道:“弟子……愿遵盟主之命。”

 自此,他入李闻言门下,与师弟时珍、果珍同研方脉。三人情性各异,年岁相若,争论颇多。时珍沉静,喜药理之精微;果珍执拗,旁人言未必听,典籍却日夜不辍。

 医盟上人虽繁,能得李闻言亲授者寥寥。他未问过原因,只日日在竹庐研案抄经,有时夜半醒来,摸着衣内那枚玄石,便觉一缕温意自胸口散出,不温不热,如旧人所托,未敢辜负。

 嘉靖二十六年秋,京中风雨未定,内阁新改,吏治废弛,朝堂之外贪腐横生。诸司明争暗斗,六部之下派系林立。

 太医院因误诊御宠一案覆案,震动宫闱,牵连医盟数人,圣上大怒,密召内阁荐医才入京,以充六扇门医务之缺。

 李霄山知情势有变,命叶灵筠下山应调。月池一别,叶灵筠未回首,衣袖拂雪而行,只将玄石贴身藏于胸前。

 初入六扇门,职属医务,名挂缉私,实则多为内侍与府案断后之责。旧案纷纭,诸多缉司不愿细查,凡涉尸毒疫乱之事,俱推与他。

 他未拒。三月之内,断五起命案,两起疫狱,一案波及京通私盐,内牵户部,外绕锦衣,几至搁案。他独查七日,翻旧历、验残骨、走访五十里盐路,竟于成衣铺中翻出真迹,一举定案,始得声名。

 朝中人皆言此人目冷心硬,不近人情,实则生人面前不苟一语,亡者之后必焚香洗手,断骨之后一跪成礼。六扇门内起初对他多有讥议,后渐改口唤其为“叶先生”。

 是年腊月,乌纱巷血案起。户部员外郎暴毙家中,仆婢死者六人,府中皆被封锁。

 叶灵筠奉命赴案,踏入乌纱巷,目光扫过檐角残雪。

 最先撞入眼帘的是刑部中直张太岳,他赤红着脸,对着紧闭的府门来回踱步,见叶灵筠到来,只匆匆抱拳便又将视线转回命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