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天癸丹祸 残庙童骸(第2页)


 诸葛玄神情一敛,低声问:“此话怎讲?”


 虞春花语声不疾:“红铅之法’自两年前悄然重起,于宫禁秘行,不外传、不存卷,百官皆被蒙蔽。你们所查诸案,尸身干瘪、血气尽失,皆非病疾,而是有人行采阴邪术,以童女初潮之血为引,炼‘补阳丹’以进献宫中。”


 张太岳握拳,指节作响:“炼丹?用童女之血?”


 “非但血。”虞春花抬眼,神色冷肃,“亦有骨、肉、魂魄。”


 她回身指向帷幔后那七八个眼神惶惶衣衫褴褛的女娃,,有人脚踝缠着残断的锁链印痕,有人手腕瘀青未褪。


 “我救下她们。”虞春花垂眸,“她们原本都不应活。”


 张太岳缓步靠近,低头望向那群女孩,一眼扫过,已觉出端倪:“这不是寻常拐骗。”


 “不是。”虞春花语气平静,却压得空气沉重,“她们是药。”


 屋内一静。


 她抬眼望向张太岳:“炼丹之药。”


 “什么意思?”诸葛玄皱眉。


 “你可知,宫中近年秘设众多丹炉?”虞春花声如细丝,“所炼非金石,而是血。”


 张太岳神色一动,沉声道:“道门传言,采天癸以制还元丹,助帝延寿。”


 “不止是传言。”虞春花目光扫过那群女子,“所谓‘天癸’,乃童女初经之血。丹官选取未及笄者,以药催经,锁之丹室,以铜管采血入炉。”


 她语调平稳,每吐一字,那些少女便颤上一分。


 “血若不够,便加药逼取。若下身溃烂,仍采不出量……便杀之,碎骨、剖腹,与血同熬。”


 “太医院竟能容此妖术?”墨沧溟声音低沉。


 “非太医。”虞春花冷冷道,“是陶仲文一系——那位黄翁,如今在西苑永寿宫中,丹火日夜不熄。”


 张太岳目光骤然一紧,缓声道:“……原来果真有人敢以此蛊惑圣听。”


 虞春花点头:“嘉靖帝信道已至走火入魔,陶仲文为取宠,进献秘方,言此丹可养命延寿、通玄返元。两年前已暗中设炉,采血炼丹,外朝尽不知情。”


 她声音压低,眼神扫向庙中那群惶然的少女:“这些人,皆是从丹室逃出的。”


 说罢,她走到破庙角落,俯身揭开一块灰布。


 女童尸首横陈于石上,脸颊尚存稚意,腹中塌陷如坑,皮肉焦黑,散发出淡淡铜腥。


 “她是她们的姊妹。”虞春花缓声道,“腹中嵌铜管,死后亦未放过,碎骨剖腹,与血同熬。外人只当她疫亡,但我见这焦痕……是铜蚀与火灼混致。”


 墨沧溟轻啧,掩鼻避开尸气。


 叶灵筠蹲下仔细查看,脸色愈发苍白,低声断言:“确非病死。铜性穿体,腐肉灼皮,非凡火所致。”


 虞春花直起身,目光沉静如水:“我本在黄翁门下,见惯炼丹之事。初时只知采血,不知所用何为,后来亲眼见铜管刺体、幼童剖腹……我不愿再与为伍。”


 她伸出手臂,手腕一圈灼痕若隐,似是旧铁灼蚀所留。


 “那夜我自长寿宫遁出,藏身山野。后辗转得知,叶兄正在查案,便设法探听行踪。无意中见你们还在茶馆中,所以我才会潜行在外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