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大同府沉船案(第2页)

 6月,大同府的漕船出发了。

 每一艘漕船能够运载约600-800石的粮饷,运送粮饷的漕船有300艘,但是漕船运到半路上,出事了。

 有三十艘漕船因为严重的质量问题,半路被迫搁浅了。

 还有十二艘漕船因为质量问题,直接沉在了桑干河里。

 沉掉的十二艘漕船都是大船,运送的粮饷800石。而这些沉没掉的漕船,半头浮在水面上,许多粮饷都沉到水底下去了。

 幸好桑干河的水不是很深,所以可以派人去把沉在水底下的一些钱粮给重新打捞上来。

 但是此次沉船案,暴露了大同府的诸多问题。

 首先是为什么漕船这么多年没人整修?是没有钱吗?还是故意不修?

 其次是搁浅、沉没了这么多的粮饷,何剡和刘文渚是一定要负责了,张蒿必须负有领导责任。

 但是漕船有问题,何剡和刘文渚不通报一下当下的困难吗?

 萧歆看完大同府沉船的奏报后,拍着桌子大怒起来。

 “朕花了多少心血,筹集来了这么多的粮饷?哪怕是丢了100贯钱,朕都心疼!漕船有问题,势必要检修!何剡,刘文渚明知漕船不可用,却故意为之!其心可诛,其罪当斩!”

 萧歆气是气在心头上,但是事已至此,还是得先派个钦差去查。

 那派谁去查比较好呢?

 因为要调集粮饷支援前线,并且处理垦荒、铸钱等民生问题,朝廷的许多机要都很忙。

 新考上来的三位科举榜首:骆应辅、上官煦、李孝行。这几个人又被安排去朝廷各部去担当要职了,时间不久,经验没有锻炼充足,所以也不太适合去当钦差。

 萧歆想派绝对他绝对亲信的人去调查大同府沉船案,眼下的可用之才不多,萧歆想到了萧平旌、楼士、王士龄。

 可是两川重建的事情尚未完成,萧平旌和王士龄手上都有数不清的事务。楼士又挂了个长林军五营都指挥使的职位去西北守大柏寨去了。

 左思右想,萧歆想不出合适人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