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床底通大明假装我是大神

第631章 反响平平(第2页)

 大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金矿又是官营的,一年的产量也就二十多万两白银。

 那瀛洲就算有金矿,又能有多少呢。

 费劲吧啦,漂洋过海去淘金,一年赚个几万两,还不如他们随便做点儿什么生意呢。

 别的不说,多生产收购点儿布匹瓷器什么的运到欧洲,去一趟赚的就不止几万两了。

 这个生意他们每年都有做,还比较顺手。

 所以为什么要费那个劲去瀛洲淘金呢,太不划算了。

 商人就是这样,不划算的生意他们是不会做的。

 这些人之所以过来,并且也决定去淘金。

 并不是为了利益,纯粹是为了不让朱吾适给他们穿小鞋。

 经过这几年的接触,大明商人对朱吾适也已经很熟悉了。

 朱吾适这个人不仅有本事,还非常的好说话。

 他信奉的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只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朱吾适,他就会给那些支持他的人方便,让他们赚钱。

 相反,如果不支持朱吾适,那有什么好事儿朱吾适也不会带他玩儿的。

 所以那些有实力的商人今天过来,也愿意去淘金,就是为了给朱吾适面子。

 怕不参加的话,朱吾适以后有什么赚钱的生意不带他们了。

 就比如说蒸汽火车。

 万一今天不支持朱吾适,朱吾适拿个小本本记上,以后蒸汽火车正式投入使用。

 别人都可以用蒸汽火车拉货,自己因为没有参与淘金,被朱吾适给嫌弃了,不让他们承包车厢,那对他们的生意影响可就太大了。

 这是朱吾适之前没有想到的。

 在他看来,瀛洲西部的金矿储量非常的大,一万万两黄金啊。

 换成白银就是六万万两。

 大明一年的税收是1000万两。

 这些黄金储量相当于大明60年的税收啊。

 也就是说,朱元璋加朱棣,两个人一共在位五六十年,加起来收的税,还不一定有瀛洲西部的黄金多呢。

 就这朱棣都创造了一个永乐盛世呢。

 朱元璋也落了个洪武大帝的名头。

 如果这些黄金都给了他俩,大明肯定能发展的更好,说不定最后还能多苟延残喘几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