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第2页)
但是股东太多的话,他也怕以后不方便管理。
应天府的职业技术学校不用怕,毕竟天子脚下,没人敢找不自在。
杭州城职业技术学院,朱吾适就准备自己掏钱建。
所以朱吾适就想到了这么一招。
借着建地质大学的名义,把职业技术学院的钱也给筹集到。
朱吾适就不信了,这些商人还敢去问题要账目明细。¢1/3/x′i`a/o?s/h\u?o`..c?o!m*
想要多筹集到钱,那自然是要有托儿的。
这个还是他跟那些慈善拍卖学的。
只要自己的托儿先报个数字,后面的人肯定也不好意思捐太少了。毕竟都有人打了样了。
听到托儿说捐五千两,他身后的一众商人牙都要咬碎了。
尤其是那些本来准备捐个百八十两意思一下的人,这时候可就蛋疼了。
他们还算好的,有些家里实力不行的,当场就退出了。
五千两他们不是拿不出来,但是掏完这么一笔钱后,就影响到他们的生意了。
做过生意的都知道,资产和流动资金不是一回事儿。
大明之前没有贷款业务,商人们手里的流动资金相对要多很多。
可是再多也有个度吧。
朱吾适在大明搞出各种商业行为后,这些商人跟在屁股后面,那确实是赚到钱了。
但是赚到钱的同时,投资也在加大啊。
就说外贸吧,从大明到欧洲,一年才一个来回。
这会儿去往欧洲的船队刚走没多久呢。
很多商人都是花了大价钱收集货物,想要回本盈利,也得等到明年船队回来了。
所以有人退出也是很正常的。
毕竟五千两,真不是什么小数目了。
要知道应天府一个家庭一年的开支也就二十多两。
五千两够两个家庭开支一百年了。
不过退出的人并不算多,也就十来个吧。
毕竟能来参加会议的,本身就是比较有实力的商人,能掏出这个钱的还是大多数。
于是后面的商人就跟商量好了一样,统一捐款五千两。
既没有人少捐,也没有人多捐。
两百多个商人,一人五千两。
就这一天,朱吾适怒收一百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