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床底通大明假装我是大神

第655章 平衡之道

既然自己想不到好的办法,那就请教别人呗,偏偏他还不能跟大明土着商量。

 光跟朱标商量,也没商量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朱标也不敢大刀阔斧地改革。

 朱吾适这个现代人,虽然脑子不一定多聪明,但是想问题的角度跟大明土着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朱吾适坐在龙椅上,组织了一下语言。

 “我是这么想的,首先呢,传统科举制度肯定是要改革的,但是不能改得太狠,不然读书人接受不了,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改革的话,减少四书五经的比重,增加考生实际治理能力。

 例如财政管理,水利工程,军事战略以及农业。

 反正大明已经很久没有科举了,干脆早点儿把这个消息传出去,让志在科举的读书人从现在就开始改变。

 这个影响应该不算大,毕竟四书五经又不是废弃了。

 而且考核考生的治理能力名正言顺,谁也挑不出理。

 这个改革段时间内效果不算大,但是长期来看的话,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只要推行个几十年,大明以后能通过科举考试的人,起码在治理地方上比现在的读书人要强得多的。”

 这一点朱元璋也想过,确实是个好办法,而且是个比较温和的好办法。不过是个长期工作。

 大明初立,科举跟前朝有点儿改变很正常啊,谁也说不出什么。

 如果几十上百年以后再改革,还真不好改了。就现在最合适。

 “贤弟,你继续说。”

 朱元璋给朱吾适倒了杯茶,期待他后面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科举改革简单,如何防止文官一家独大,这才是重点。”

 朱元璋深以为然,他看史书,大明中后期,自己的子孙明明是皇帝,活得却是一个比一个憋屈。

 甚至都不得不扶持阉人跟文官对抗了。

 看史书的时候,朱元璋都得带着足球或者篮球。

 看到气愤的地方,就踢两脚或者拍两下,不然心里太难受,总想摔东西。

 “贤弟啊,这个咱也想过,甚至都问过那个什么ds。咱看手机上说得就挺好的,就是不知道具体实施的话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