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天纵水上祢1

43.夜话

    招新一直持续了很久,直到夜幕降临,第二节晚自习的上课铃声响起,最后一位面试者才堪堪结束。
 




    对于高一来面试的小朋友们来说,晚自习不是硬性要求的,也没有老师坐班或者安排考试,所以他们可以优哉游哉地;而几位模联社的元老们,虽然已经处于高二甚至高三的关键时段,但都或决定出国留学或已经拿到保送资格,其实也没什么可紧张的。
 




    大家一下课就赶着来面试,晚饭都没吃,于是一群人就浩浩荡荡热热闹闹地就出发去打牙祭去了,目的地——食堂。
 




    早秋的晚风吹来,带来了一点点凉意,二十多个人的队伍拉的很长,从恳行楼走到食堂就是从学校的前门走到后门,路蛮远的。新进的社员都在队伍后段,彼此间都很陌生,慢慢地就三三两两地走在一起,相互询问着班级宿舍,竟也慢慢聊开来。社员中新进的大多数是女生,顾梓聿没什么聊天的兴致,懒懒散散地跟在前头几个元老后面,双手插着裤袋,感受着秋风拂面的惬意。
 




    陈心乔也通过了面试。她虽然语言水平一般,不过对时事还是有几分自己的见解的,加上人也大大方方的,上得了台面,便也被录取了。正好模联社的指导老师赵奇今年准备发展一个华纳语分社,对外语能力不做要求,有意培养她,便只暗中观察。
 




    姜明珺凭借着流利的近乎母语水平的语言能力轻松入选。不过其实她对模联活动并不感兴趣,愿意来参加不单是因为陈心乔的痴缠,还因为模联成员在校内拥有着一点莫名其妙的特权,和竞赛生、体育生一样享受着免除繁杂手续,“随时请假”的豁免。这对于时不时就想偷点懒的姜明珺来说,实在是再大不过的诱惑。
 




    陈心乔依旧和姜明珺走在一起,她勾着姜明珺的手,走在顾梓聿后头。看着男生随意地双手插袋、偏过头去,竟有一种说不出的潇洒风流气度,令她为之心折。她连忙拽了下姜明珺的手,示意她看过去,姜明珺却是不为所动:看惯了也就不足为奇了。她自小与哥哥和顾梓聿一同长大,实在已经免疫了,只是看着陈心乔这样痴迷,她也就顺从地看向那个方向,然后装作赞同地点点头。
 




    她被陈心乔拽得紧紧的,心里略有点不适感:虽然和陈心乔也算是认识了三年的同学,可在这之前她们俩几乎没有说过几句话,不过是在学校走廊上遇到会说一声“嗨”的点头之交。在她的印象里,陈心乔是一个不怎么爱与别人打交道的人,在班里也就和她的同桌玩的特别好,对其他人都是淡淡的。
 




    不知道怎么回事,过了一个暑假,似乎陈心乔一下子就变了一个人,变的特别活泼开朗,分班时陈心乔一遇见她就表现得十分亲热,还格外粘人,整日里都同她形影不离。如果不是姜明珺确信自己没有年纪轻轻就失忆老糊涂的话,她真的会以为陈心乔就是她八拜之交、肝胆相照的铁杆闺蜜呢!
 




    只是她一向都不习惯拒绝别人,加上陈心乔这样地对她,她也不好意思拿冷脸去回应,只能将就着。不过根据这两天来看,可别是因为陈心乔喜欢顾梓聿,才想来接近她的吧。
 




    姜明珺看着陈心乔挽着自己的手,着实有些无奈。
 




    “顾梓聿,是吧?”田元元刚和杜若钦咬完耳朵,就转头看向顾梓聿,两眼放光的样子就好像挖到了宝。顾梓聿被这样的赤.裸.裸.的眼神吓到了,努力镇定地微笑:“怎么了,学姐?”
 




    “小顾,不要害怕!叫我元元就行,我不像你杜学姐那样会吃人的。”田元元眯起右眼狡黠一笑,像极了女明星朱茵在电影里那标志性的一笑。这句话果不其然地换来了杜若钦的一个白眼,不过田元元没当一回事:“小顾,你的水平很不错嘛,胆子也很大,没有经过我们的培训就有这样的表现,你之前接触过模联吗?”
 




    模联是什么?它是一种模拟国际联盟议事程序、讨论及解决国际问题的学术活动。参与者们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举行模拟会议。会议的目的,是通过发言辩论、有组织或自由的磋商以及私下的游说,最终形成草案并付诸投票,转化为大部分与会者达成共识的决议。这样一份文件,便是会议的初步成果。
 




    严格来说,模联不过是短短三、四天的会议,然而,与会代表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是学术上,也是心理上的。
 




    在会前,代表要深入理解会议设立的议题,研究大会组委会分发的背景资料,了解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影响,全面掌握本国立场。而一个国家的立场,往往是由此国家的历史发展、经济结构、以及各政治外交政策交织作用的结果。这样的准备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学科知识的整合过程,对代表本身的学术素质提出了极高要求。
 




    即使在会议前阅览了数十万字的资料、撰写完立场文件,参加了全部前期工作会议,做足了案头功课,这一切,也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在会议过程中,危机与变数始终如影随形。先不论组委会可能安排发生的“突发事件”,单是为了形成一份具备广泛共识的草案,背后所需的磋商、谈判与游说,便已充满挑战。
 




    如何在维护本国权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关切,得到帕累托最优解,而不是双方僵持到损人不利己的纳什平衡?这不仅考验代表的语言表达与逻辑辩论能力,更锻炼他们在冲突中寻找共识、在分歧中寻求最大公约数的外交智慧。
 




    更不用说,在会议进行过程中,代表还需要撰写大量工作文件,而大会所用的工作语言是索伦语了。
 




    这样的能力,并不是短短几个月可以靠填鸭式的培训训练出来的,这是需要代表本人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而形成的。拥有这样能力的人少之又少,因而模联社在招新时,尽管已经把标准放到很低很低,低到只要能了解国际联盟机构、对国际问题有自己的见解、索伦语足够表达就行了,却还是只选上了不到二十人。
 




    最重要的是,每年二月份举行的、国际上最知名的 hmun 模联会议,现在已经开始接受报名了。而模联社今年正处在青黄不接的状态中——杜若钦作为社长,去年就在 hmun 上拿到了荣誉代表奖,虽然不是最高奖,但却是华纳中学生在 hmun 上拿过的最好的名次,更何况她当时拿到的国家是一个印度洋上的岛国,和大会当场投票表决选出的无人机议题根本没有半点关系。
 




    作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国代表,能够在最后关头拿出草案,说动索伦代表——这个在战争中普遍使用无人机,却误伤了不少的当地平民、甚至是儿童的国家——以及路阿斯亚、华纳代表签名附议支持她的草案,甚至最后通过投票,成为大会赛程中唯一一项获三分之二多数同意的决议,杜若钦的能力确实是很强。
 




    她、杜若钦和郭弢都已经是高三的学生了,按道理最迟本学期末就应该要卸任,把模联社交给下一届的学生了。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一届的学生个个是温润有余、犀利不足。高二目前最突出的林亦凡,虽然是个男生,却是四平八稳的性格,做大会主席就很好,可当起代表来不爱争,也争不过人家,他的文件是写得很好,但每次到最后都被旁人夺走了主动权。
 




    模联的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做得多的人往往不是最后拿奖的,而最后拿奖的一定是全会场表现最亮眼的,林亦凡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让人把他忽略,这样的人在国内还好些,派到国际赛场上去,非得被那些代表啃得骨架子都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