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天纵水上祢1

56.大会开幕

    “我不是你的同学。”
 




    哈,这回答?顾梓聿被噎了一下,一瞬间脑筋有点转不过来。他当然知道对方不是自己学校的,可是,他们也一直都是这样称呼外校同学的啊?
 




    这女生……怎么有点奇怪?
 




    女生又重复了一遍,语气还是温和的:“我是说,我不是华纳人。”
 




    “你不是?”顾梓聿更懵了,“可你说的是……” 说的是华纳语啊?
 




    突然他醍醐灌顶,一下子明白过来:当初他们第一次相遇的时候,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门口,女孩最开始说的也是索伦语。是他看着她们的脸,先入为主地以为她们是华纳人,直接用华纳语回答,然后她才改口配合的。
 




    是他误会了。从一开始,她就没说她是华纳人。他只是看了脸,想当然了。
 




    “我来自南韩,我叫李知恩。”女孩柔柔一笑,眼睛弯弯,很符合电视剧里南韩女孩那种温柔的形象。
 




    “啊……你好,知恩,很高兴再见到你。”顾梓聿有点窘迫:真是个大乌龙。
 




    “抱歉啊,你的华纳语真的说得非常好,我这才误会了。”
 




    女孩很矜持地笑了笑:“我从小就开始学习华纳语了,可能因为是这样,所以说得还可以吧。”
 




    顾梓聿这个时候心里有了预设,再一听她说话,确实有那么一点点口音,很轻微,不细听根本不会发现。他又想起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李知恩的遣词造句都非常地书面化,礼貌用语用比他们正常说话的时候要多得多。
 




    “那你也太厉害了,韩语、华纳语、索伦语都说得这么好。”顾梓聿忍不住夸了一句,对方能来参加 hmun,肯定索伦语说的也不错。
 




    李知恩笑而不语,依旧有点拘着,但气氛明显松动了些。
 




    顾梓聿试着找点话题,他看着李知恩膝上那一本大部头问道:“你在看的,是什么书啊?”
 




    李知恩轻轻抬起书脊,露出封面给他看:“the glory and the dream,光荣与梦想。讲的是 1932 到 1972 年索伦社会的变迁,那天在书店里看到,就买来看看,毕竟现在我人就在索伦嘛。”
 




    “好看吗?”
 




    顾梓聿不过是社交性随口一问,本意是寒暄,不想李知恩却认了真:“在你眼里,什么样的书才能算得上好看?”
 




    呵,这问题问的好。顾梓聿被问住了,也认真想了想,一笑:
 




    “对我来说,一本书只要内容有新意,能拓宽我认知的边界,就值得一读。但真要算得上好看,至少要满足两点。”
 




    “一方面,这本书要有学术价值,不是那种随便拿一点前人说过的、改头换面再拿出来兜售一番就可以的,而是得有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还得讲得有理有据。”
 




    “另一方面,这本书还得有文学价值,我会希望作者的用词能精准又雅致,而行文风格则能够酣畅淋漓,能让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被吸引的手不释卷。”
 




    “至于作者的三观,我不会去批判,毕竟这是对方的权利,他有表达的自由,我也有选择不看的自由。毕竟,写作时作者的观点势必会从字里行间中流露出来,而我也有权选择让我看起来更加愉悦的书。”
 




    李知恩似乎有些惊讶,嘴角微微扬起:“你要求挺高的,既要让读者学到东西,又要保证读者阅读时的情绪 。”
 




    她笑了笑,接着说,“不过,这本书完全能满足你的需要。只要你不讨厌读历史,随便你翻开这本书的任何一页,你都可以看下去。作者的用词很风趣,他笔下描绘的社会万象、世间百态栩栩如生,读者也能身临其境地见证时代的更替。我从昨天看到现在,居然能在南韩找到类似的情景。”
 




    “这么好看?”顾梓聿被这么高的评价吸引了,“你真是个成功的推销员,这书能借我看看吗?”
 




    “不能。”李知恩调皮一笑,整个人都生动了许多,“我要让你怀抱着这样热切的好奇心,自己去买一本来看!”
 




    “好吧好吧,”顾梓聿无奈地一笑,拿出手机拍下了这本书的封面,“这本书的出版社和作者都应该往你的银行账户上打一笔酬金!”
 




    李知恩笑着收起书,起身走到顾梓聿右手边坐下:“你在哪个委员会啊?”
 




    “我在 shCC,the thirdmittee of the general Assembly,主要负责社会、人道主义和文化议题。”
 




    “真巧,我也是。”李知恩慢慢地说,从她的语气里,顾梓聿可没体会到半点惊喜的意思:南韩的女孩都是这么文静的吗?
 




    “你是哪个国家的代表啊?”李知恩又问。
 




    “我代表的是珀利尼西亚共和国。”
 




    顾梓聿在看到对方同情的眼神后,大方地笑了笑。
 




    hmun 模联大会的国家分配遵循“先到先得”与代表团过往表现相结合的规则,几个举足轻重的常任理事国都被分给往年表现优秀的代表团,冷门小国则留给剩下的人。
 




    但比现实更加理想化的是,在模联的大会会场上,国家主权平等这一原则是真正成立的,这也就意味着,所有会员国都拥有平等代表权,抢不到大国不代表就失去了舞台,手中有投票权,即使是在世界政局中最被边缘化的国家也能扭转局势。
 




    对顾梓聿来说,拿到珀利尼西亚共和国根本不是挫败。他清楚,最终能否脱颖而出,全凭参会前的准备和现场的发挥。
 




    参会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研读背景指导文件、了解代表国家的国情和议题,以及提交代表国家的立场文件。会上,则需要在规定的发言时间内发表演讲、充分辩论,利用意向条和用餐时间与其他代表磋商谈判、形成国家集团,最后写出草案,通过投票表决得到最终的决议。
 




    顾梓聿的准备工作应该说是做得很周全了。搜集信息是第一步,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他除了去学习了解珀国的政治结构、历史文化等大概背景信息、搜查了珀国关于讨论议题的公开发言立场,还研究了该国的潜在盟友和立场对立方,自己列出了一张可合作对象清单。
 




    唯一的短板,就是他没实战经验。此前的全部练习,只有和杜若钦、田元元、郭弢的几次桌边模拟。顾梓聿可以完成包括“公共演讲—辩论—谈判—解决冲突—达成共识—写草案”这一整套流程吗?这些只能临场发挥,这也无怪乎连郭弢都替他捏了把汗。
 




    “嘿!你朋友吗?”
 




    杜若钦不一会儿就回来了,她看着顾梓聿和李知恩相聊甚欢,笑着打了个招呼,“你好,我是顾梓聿的朋友,我叫杜若钦,you can call me Chin。”
 




    李知恩字正腔圆地发准了杜若钦的全名,笑道:“我叫李知恩,很高兴认识你。”
 




    这样自我介绍的场景发生在这个会场的每个角落,越早找到同一委员会里的盟友,越容易在正式会议中立于不败。
 




    很快,顾梓聿的前后左右都坐满了人,他前面坐了一群来自星洲的学生,聊开了之后,虽然他们讲的索伦语有着很浓的口音,但语速快、表达清晰,顾梓聿意外地非常适应,很快打成一片。
 




    会场人越来越多,也变得嘈杂,没过多久,灯光变暗,一段庄重又不失节奏感的音乐响起,大家渐渐安静下来。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 hmun 大会,我是大会主席洛朗-亨利,我谨代表我们所有工作人员,欢迎你们的到来!”
 




    一片热烈的掌声响起,还有口哨声、尖叫声,此起彼伏混作一团。顾梓聿看不太清讲话的人长什么样,就放弃了探头探脑的努力。不过,这声音听起来倒是蛮有亲和力的。
 




    “…这次大会,我们迎接了近300个代表团、超过4200位来自全世界的学生。根据代表的地域分布情况、性别平衡状况,以及代表参加模联的次数,我们尽量公平地分配了国家与议题,希望大家能有很好的体验。如果有不足之处,感谢大家的理解与包容…”